慈善與醫療攜手 陋巷中見真情
「真正到病人家中,了解整體狀況,才能發現問題不只疾病本身,而是一個家庭,我們走進去,讓他們感受到臺灣充滿善跟愛。」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八日關懷后里區照顧戶,詢問並檢視病情,看到個案先生不離不棄照顧太太十餘年,特別感動,期待透過醫療協助,讓他們重新擁抱希望。
五月進入夏季,氣溫愈來愈高,午後悠閒的時光,臺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分秒不空過,前往后里區進行法親及個案關懷,慈善結合醫療的行動,在陋巷中看見真情。
一行人在邱辛美師姊等社區志工引導下,首站前往位於巷弄盡頭的狹小矮房,臥病在床的林太太,多年前因子宮頸癌治療引發後遺症,目前大小便都無法自理,靠先生照顧長達十餘年。簡院長細心觀察並詢問林太太病情過程中,林先生在一旁全程注視,眼神不曾從太太身上移開。
簡院長發現林太太雖然罹病多年,身上有尿管、人工肛門造口,但被照顧的非常好,把最擔心的感染問題,可能性降到最低,他連聲稱許林先生一路以來不離不棄的用心「一方面是辛苦 一方面也是了不起,有這麼好的先生陪伴。」
林先生一家人接受慈濟關懷照顧已八年,邱辛美師姊長期關懷陪伴,知道六十一歲的林先生膝關節也有退化問題,忙請簡院長看看。簡院長檢視發現關節確有異常,便問林先生怎麼不處理?「我累是沒關係啦,萬一住院開刀,是怕我太太…」林先生話沒講完就語帶哽咽,讓人忍不住跟著鼻酸。
「如果不改善自己膝蓋疼痛問題,將來各種護理問題要抱病人等等,膝蓋沒力未來會更辛苦。」簡院長勸林先生正視自己的健康問題,建議林先生到臺中慈濟醫院檢查,如果確認必須換關節,林太太可以暫時安置在臺中慈濟護理之家,由社工與婦產科團隊協助提供疾病整體照顧或治療,讓林先生能安心接受手術與後續住院及復健。」林先生同意「會考慮」。
探視完林先生與林太太,簡院長一行人轉往鄔女士家中關懷。鄔女士十多年前腦瘤開刀,去年車禍又造成腦傷,目前臥床,由外籍看護照顧。看見簡院長到住處關懷,鄔女士詳細說明自己的病史,「那時候剛顱內出血,是連手指頭要這樣子動,舉起來的動作都不行。」簡院長詳細傾聽了解需求,也幫他加油、打氣,考量到他不到五十歲,後續照顧衍生的問題還很多,希望能先讓他住院,加強復健訓練,並尋求社會資源,給她最大的支持。
后里區志工在關懷行的最後一站,特地安排簡院長拜訪資深委員廖阿師姊。八十六歲的廖阿
師姊是靜思精舍德倪師父的俗家母親,擔任環保、社區與醫療志工已數十年,近幾年因身體狀況較少參與社區活動,但法親對師姊的陪伴與關懷卻始終未曾間斷。
阿師姊與子女同住,生活尚可自理,三代同堂含飴弄孫享天倫之樂,還因為紅潤的雙頰被兒孫輩封為「蘋果阿祖」。簡院長一面聊天,一面確認阿
師姊聽力與關節等各種健康狀況,也送上皮膚藥膏讓師姊緩解皮膚搔癢症狀。法親互動談笑間,不僅傳達家人般的親切,也讓彼此的緣份更深更遠。(文、圖/曾秀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