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專業與人文見證愛 臺中慈院堅持而有希望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多個國家紛紛鎖國,慈濟慈善濟助的腳步卻不斷擴展,至今已達119國;我們的夢正在慈濟志業步步踏實。」臺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廿一日帶領醫療團隊與上人溫馨座談,透過雲端科技,同步有20國、1700條線直播,透過專業、人文兼備的真實病例中見證醫療有愛。
溫馨座談在臺中靜思堂慈濟部,臺中慈院安排9科、11位醫師報告,邱國樑醫秘以輕鬆幽默方式串場引導;內科部主任宋育民藉著溫柔厚重的歌聲,與所有人共度美好的下午時光,他並感性向上人發願--生生世世跟隨上人腳步不退轉,未來與同修一同在慈濟道上精進。
座談中感動人的故事特別多,率先登場的是64歲小兒麻痺病人柯先生。重症醫學科主任沈煥庭說,長久疾病導致他胸廓變形,中壯年後出現慢性喘促,今年初肺炎才出院,最近又因嚴重呼吸困難、短促急迫而掛急診,檢查診斷為呼吸衰竭,入住加護病房。
「柯先生家原本是慈濟照顧戶,太太也患有小兒麻痺,二人在夜市擺攤,還有個腦性麻痺的兒子,經濟好轉後主動提出不再接受幫助,讓人十分敬佩。」沈煥庭說,柯先生住院期間,病情一度反覆,他不想拖累家人,萌生放棄想法「往生也是一種解脫!」醫護團隊想盡辦法,最終以現代版鐵肺「負壓胸甲」,讓他有效改善呼吸問題,順利平安出院,感受「能有尊嚴的呼吸,真好!」
16歲的護校女學生,去年中上體育課時跑步猝倒,一度心臟停止,急救後勉強恢復心跳、血壓,醫學中心診斷為可致死的心室性心律不整疾病,由於發病過程導致缺氧性腦病變且有呼吸衰竭現象,病人出現認知及運動功能障礙,透過胃造口灌食的人生停格,漫長的治療過程讓獨立照護他的阿婆十分心痛。
神經科醫師郭啟中在女孩發病後半年接手治療,發現他平日多數時間都在睡覺,脖子撐不起來,勉強幾十秒已是最大的進步,郭醫師思考「還能再多做點什麼?」做完相關檢查,後續接受高壓氧治療共18次、復健物理及職能治療,依醫學文獻資料,這類病症並沒有特殊的治療藥物,只能用植入式體內去顫器預防再出現心律顫動,術後18個月過去,女孩如今恢復良好,重新看見人生的希望也找回屬於他的花樣年華。
腎臟內科主任陳一心提出48歲外國籍女性的特殊個案,病人主訴腹脹,4個月內莫名消瘦近13公斤,但下腹部腹圍卻逆向增大,檢視腹部斷層掃描報告結果,除脂肪肝、子宮肌瘤,沒有其它線索。病人在診間一待半小時以上,總是聲淚俱下訴說蕁麻疹、四肢像螞蟻爬上感覺異常麻痛、雙頰像火在燒臉等症狀,四處求醫找不到病因,因此嚴重焦慮而被身心醫學科診斷為憂鬱症。
陳主任細心推敲,最終透過檢查確認銅、鋅、維生素D等微量元素不足,追查結果,原來病人20年前接受腸道手術,切掉部分吸收重要營養素的腸道,10年前來臺教書,未再補充微量元素,逐漸出現落髮等各種問題,補充微量元素後,症狀明顯改善,重現愉悅。
臺中慈濟醫院的團隊合作是座談的亮點,神經外科主任黃伯仁、中醫部副主任黃仲諄攜手說明--中西醫合治中風病人~3分到15分的驚奇之旅。11歲女童心內膜炎引發腦梗塞合併動脈瘤出血,單側肢體無力入院,當晚突發意識昏迷,神經外科緊急開顱手術,隔天照會中醫治療,如今恢復良好,就讀國中二年級可自理生活,還曾經入經藏演繹。
黃仲諄副主任用一般人能了解的白話說明,所謂「3分」是接近死亡的程度,多位個案經過中西醫合治,原本奈何橋已經過了一半的病人,最快1個月,最慢到8個月都恢復到15分,如果個案只有一個可以說是機運,但中西醫合治成功的個案很多,研究並發表在國際期刊獲得認證,是值得在臺中慈院推廣深化的模式。
團隊呼朋引伴提供最佳醫療,還有一般外科醫師高國堯與他的大學同學--大腸直腸科醫師方佳偉。60歲單親媽媽膽管結石造成敗血性休克,術前意外發現闌尾腫瘤,由於腫瘤已大到已經不能等,愈早開刀愈能降低風險,一次手術解決兩個問題更能減少心肺功能負擔,經過共同討論沙盤推演,安排微創手術成功同時割膽與闌尾腫瘤,為病人著想的醫療有滿滿的愛,發揮守護健康良能。
微創手術中心主任柯志霖與心臟外科攜手共同經歷驚心動魄的個案,是團隊專業合作無間的最佳見證。56歲婦女腹痛到急診就醫,查出右側輸尿管結石以及9公分胸部縱隔腔腫瘤,更可怕的是,胸腺瘤還合併上腔靜脈及心臟侵犯。不開刀,病人若突然發生血液回流心臟不足情形,很可能引發急性心衰竭,身處猝死危機,必須立刻摘除腫瘤;但腫瘤接近心臟,手術只要有一個小差池,病人命懸一線。
柯志霖主任、心臟血管中心主任謝世榮與吳慧中醫師3位是來自醫學中心胸腔外科與心臟外科的一流高手,術前慎重擬定縝密計畫,加上麻醉醫師等成員共組10人團隊,接上心肺循環機(葉克膜)展開奮戰。
吳慧中醫師談起手術過程緊張萬分,腫瘤就像螃蟹緊緊咬住上腔靜脈,千辛萬苦拔出來,用人工血管取代上腔靜脈,一針一針補起來,想不到計畫趕不上變化,才接完血管竟發現病人心臟後方還躲著另一顆腫瘤,團隊戰戰兢兢、步步為營繼續摘除不定時腫瘤炸彈後再重建,長達13個小時終於解除黃女士的致命危機。柯志霖主任說,如今回想當時的情景,手心全都是汗,惡性這麼高的罕見案例,在醫學中心工作多年也沒遇過,感恩謝世榮主任鼓勵大家,最後也以團隊最佳默契成功完成手術,為病人拔除病苦。
醫療技術的新發展,在臺中慈院不斷躍進。59歲胃癌病人追踨中復發,狀況複雜,外科部主任余政展完成本院第一例左上腹臟器全摘術LUAE(left upper abdominal evisceration)。余主任指出,好的醫療設備加上藥物進步,得以擴大疾病的適應症,拿掉器官功能不影響,搭配溫熱化療能提供晚期病人存活機會。心臟血管中心主任謝世榮雙手不只擅長手術,還以心臟手術精美繪圖聞名,他透過圖案說明「直接式微創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做法,如何安全、有效又節省自體靜脈,讓病人在傷害最小下,得到最多的幫助。
前院長陳子勇出席活動,肯定醫師們做到上人「轉識成智」的慈示,十分了不起。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稱許座談呈現的專業面,跨科合作處理醫學中心不願、不能處理的疑難雜症,更看到年輕一代的醫療專業,未來發熱、發光指日可待。林碧玉副總說,臺中慈院發願成為「不讓上人操心、讓上人安心、會心一笑的醫院」,在務實中看見深情。
座談尾聲,上人說,全球20個國家、1700條連線,同步見證臺中慈院醫療人文,正是佛陀講的神通廣大,即時分秒不差,期待不只醫療科技發達,但願與人文在一起,展現合和互協,帶動全院真善美。(文/曾秀英、圖/賴廷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