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志組隊知法行法 假日參與居家打掃
清明連假,臺中慈院如常門診,醫護團隊堅守崗位,休假的職志同仁與家眷把握機會,報名參與社區師兄師姊幫罕見自體免疫疾病感恩戶打掃。廿多人用一個上午清理居家累積近十年雜物,還房子原來面貎。參與同仁見苦知福同時,體會「減法生活」的重要。
慈濟人與李女士(中央著紅衣)留下歡喜合影。臺中慈院職志組隊著蘋果綠上衣,分別是陳慧婷(蹲前排左)、廖珮琳(蹲前排右)、紀家明(右側左五)、裘君慧(後排中間)。(曾秀英攝)
慈濟基金會感恩戶李女士母女均罹患罕見疾病貝西氏症(Behcet‘s Disease),是會慢性、反覆發作的發炎性疾病,因此口腔等處常常潰瘍,而持續在臺中榮總就醫。
罹病的母女無力整理房子,導致長期漏水、天花板塌陷,雜物累積,連蛇鼠都來同住,只得租住他處。慈濟社區志工啟動打掃清空,為基金會隨後的整修計畫做丈量及評估。
社區志工選定連假最後一天打掃,臺中慈院職志組隊群組公布訊息,已授證的慈濟長照中心副主任廖珮琳、慈濟護理之家物理治療師紀家明與心臟血管中心主任謝世榮同修裘君慧師姊,與培訓中的呼吸照護病房護理師陳慧婷加入行列。
居家打掃集合出發前,訪視師姊告知原來李女士與臺中慈院早有因緣。102年時,李女士因脊椎問題由神經外科醫師林英超手術,他十分感恩:「當時沒有醫師願意幫他開刀,感恩林醫師手術治療,目前脊椎恢復情況很好。」
社會服務室主任林怡嘉補充,當時還評估李女士除醫療費繳納困難(後來補助8萬餘元),後續生活亦有疑慮,出院時轉介慈濟基金會後續訪視及生活關懷。沒想到如今有善的循環,由職志同仁再續前緣。
一行人抵達李女士居家,不到20坪房間用木板隔出兩個房間,採光不好、空氣不流通,舊物堆得到處都是。狹長通道只容一人通過,志工接龍搬運櫥櫃、床墊等雜物,沿兩邊住家圍牆放置。過程不忘檢視櫥櫃中物品,發現藏在各處的銅板、百元紙鈔以及金飾等,交案主一一收起。還有全新圍裙、刀具等可用物品,也請李女士確認需不需要保留。
住家緊鄰道路轉彎處,來來去去的車輛很多,志工邊搬東西得邊注意安全。來來回回清運、打掃,房屋終於露出原來面貎。接著拆除隔間木板,志工師兄手持大榔頭一下又一下奮力敲打,終於讓光線投射進屋。一刻沒得閒的師姊,顧不得空氣中大量揚塵,把握時間掃地,清出更多空間。另一邊廚房,師兄動手拆除櫃子跟爐具,再清空後方攀藤植物。
打掃告一段落,李女士由志工陪伴進屋,邊走邊看直說「很滿意,慈濟人這麼好,這麼有善心,很感恩!」
廖珮琳副主任、陳慧婷護理師一致的想法是要力行減法生活。廖珮琳說,長照常見這類囤積物品的案家,李女士雖有重大傷病卡,但不符合身障手冊、長照等福利資格,他向李女士說明長照申請方式也協助安排後續評估。陳慧婷是慈科大公費生,第一次參加居家打掃,他感受到斷捨離的重要:「除非是必要的否則不要買,固定檢視很重要,用不到的東西就捐出去給需要的人。」
「打掃完後,發現屋內實際空間比第一眼看到的大得多,不理解為什麼把家堆成這樣?長期住下來對身體不健康。」紀家明去年授證,培訓中聽到志工做了很多事,他深深體會 上人所言「知法也要行法!」光知道不夠,「跟大家出來見苦知福,才能通過實際行動,察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是什麼,讓自己的生活保持在穩定的狀態。」
李女士的櫥櫃很多保溫杯跟盤碗,讓他留下深刻印象。紀家明說,「其實,有很多東西根本用不到,但對案主來說都重要、都會用得到。他體會:「平日執著的事,其實都是可以拋得掉的,就看你能不能放下。生活中真的用不了那麼多的東西,學會捨得比較輕鬆。」
裘君慧師姊活動全程幾乎都在室內清掃,灰塵蒙上口罩,但秉持單純心念的他絲毫不在意,只因為「已經參加這個團體,應該要盡一份力。不論是花蓮當地的師兄師姊就近救災扶傷,還是我們在各區做大家能做到的,都是慈濟人的本份事。」
職志同仁與家眷在連假中願意付出,真正做到 上人勉勵「將時間奉獻在人與人之間,在無常人生中讓分秒都有用。」(文、圖 /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