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到潭子 簡院長法親關懷穀雨過立夏
穀雨跨過立夏,天氣日漸炎熱,臺中慈院院長簡守信依然堅持法親關懷不中斷,親自走進資深法親家戶,從身到心全面關懷,足跡走遍中部各和氣區,四、五月連著深入彰化再走回潭子,傳遞溫暖給曾在慈濟菩薩道上努力付出的老菩薩。
「法親關懷」行動,沒有因為氣候或疫情而停止,簡守信院長與慈院人文組同仁,由當區師兄姊帶領,穿梭鄰里巷弄。眾人配合防疫臉戴口罩,但相聚場面,就像親人回家般溫馨。環顧慈濟人的家戶牆面常見掛著靜思精舍照片,屋內感覺特別乾淨、整齊,映照著克己行善的清淨。
彰化縣陳玉珍師姊委員證七千多號,家居一塵不染,客廳椅子都鋪上軟綿綿的針織椅墊,都是陳師姊巧手編織的成品。近年他因「皮蛇」(帶狀疱疹)所苦,無法再編織。「皮蛇」痊癒後,患部仍經常疼痛,玉珍師姊到各醫院看診,都無法解決。簡守信院長仔細端詳說:「皮蛇早就已經好了,現在的疼痛應該是其他問題引起」,建議回慈院好好檢查,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簡院長關懷老菩薩,也常運用中醫傳統「望、聞、聽、切」的方法,除「看」診、「問」診,也檢視用藥,最重要就是「聽」資深師兄姊傾吐的心聲,更會適「切」鼓勵與膚慰,再給予醫療建議。其實,資深慈濟人常有一份「堅持」刻印心中,他們大都期望可以圓滿大體捐贈的願!無奈這個「願」有時也變成健康羈絆。高齡89歲的張秀英師姊,因腎臟與輸尿管長年結石而疼痛,醫師開立抗生素,師姊卻不按時吃,最終,醫師建議開刀取石,秀英師姊更不想開刀。心細的簡院長似乎感受師姊的牽掛,經由眾人勸說,師姊才娓娓道出心裡話,原來他一心想圓滿「大體老師」的願,因此,寧願吃止痛劑忍痛不開刀。簡院長慎重勸慰秀英師姊:不能因為這樣的願而影響健康,建議還是好好接受治療,才能繼續走慈濟道路,囑咐隨行的人文組同仁,幫忙掛號回醫院仔細檢查治療。
「法親關懷」身心靈都得兼顧,畢竟身體健康才是「志業」根本。三月才車禍受傷的林昭雄師兄,慢慢走出門迎接簡院長,行進間,簡院長早細細觀察他走路步態,噓寒問暖後,院長得知昭雄師兄在臺中慈院治療復健才放心。林昭雄師兄早期積極投入人文真善美,拍照功力更是了得,隨行的張束卿師姊介紹院長師兄最得意的作品,就是牆上那張「靜思精舍」照片,甚得 上人喜愛。簡院長回頭端詳,彷彿感覺有股回到心靈故鄉般的安定感湧上心頭。
志工後輩暱稱為「雄爸」的林師兄,因頸椎病變而手腳麻痛,先後兩次開刀治療,又因身體變化而產生恐懼轉變為憂鬱症,仰賴藥物控制。幸好!有慈濟佛法修持,加上家人與社區師兄姊長期陪伴,已經減少用藥,漸漸擺脫憂鬱症束縛。
潭子區的慈濟人多才多藝,除了雄爸攝影技術外,另一位「雄爸」朱良雄師兄手藝也很棒,他是潭子區第一顆種子,更是傳統手藝的師父級人物。朱師兄看到簡院長來到,開懷宏亮的招呼,看不出病態,其實良雄師兄肺部有個約四公分大小的腫瘤,不做化療的他心情開朗和腫瘤共處。朱師兄隨手拿出手作「茉草葫蘆」送給院長,大夥兒喝著茉草養生茶,聊傳統手藝「茉草葫蘆」的製作。朱師兄表示:「茉草不僅是中草藥,也是傳統避邪植物」,年輕時作木工裝潢,後來拜師學茉草葫蘆技藝,這項技術現在已經少見,但每每慈濟義賣活動,良雄師兄就會擺出葫蘆小攤,響應募款,也推廣傳統技術。院長仔細看著師兄現場手作茉草葫蘆,從茉草枝去皮、雕型、拋光、修整,沒幾分鐘一顆小葫蘆就完成,讓簡院長讚歎。
每個月一次「法親關懷」,簡守信院長堅持親自走進家戶,也走進法親心靈,用心關照法親家人的身心靈,因為老菩薩們都是慈濟的至寶。
(文、圖/江柏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