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誌搜尋
放射腫瘤科順利搬遷 癌症治療整合開新局
臺中慈院第一院區二○一一年啟用,仍留在第二院區的放射腫瘤治療終於在十七日「合體」,樹立癌症治療連成一氣的新里程碑!放腫科正式喬遷啟用,各單位受邀共享喬遷湯圓。簡守信院長感恩同仁克服困難順利完成搬遷,並表示要研議下階段目標「把中醫部也搬過來」,讓出席同仁對醫院未來的拓展更充滿期待。
放腫科陳冠文主任左二導覽,向簡院長及致賀同仁介紹新環境。
放腫科陳冠文主任導覽,向簡院長及致賀同仁介紹新環境。
臺中慈院二○一一年隨著第一院區啟用,多數醫療科都遷往新院區,放射腫瘤科囿於移機勢必中斷病人治療,多年來留在二院區地下一樓,需要放射治療的病人只能兩個院區往返。
改善需要時間,放射腫瘤科採購第二台直線加速器、啟動二院區預留空間的各項構思同步進行,經過一年多籌劃,第二台直線加速器順利進駐,並於四月底開始運作,各項設備陸續搬進一院區地下一樓,跟癌症中心當鄰居。
十七日喬遷吃湯圓,放腫科陳冠文主任當起導覽員,逐一介紹全新治療室、控制室與急救室,還有提供病人使用的置物櫃,甚至預留第三治療室空間,他說,「新環境空間大、光線明亮,可以提供民眾更安心、更及時的治療,旁邊就是癌症中心,個管師與相關資源諮詢都很方便。」
嶄新的環境與設備,放射腫瘤科提供病人更好的服務。
嶄新的環境與設備,放射腫瘤科提供病人更好的服務。
嶄新的環境與設備,放射腫瘤科提供病人更好的服務。
嶄新的環境與設備,放射腫瘤科提供病人更好的服務。
陳主任謝謝院部主管大力支持、基金會協助,施工期間對周邊科別造成不便表達歉意,同時感恩護理部居間協調風濕免疫科呂傳欽醫師與一般外科陳家鴻醫師挪動診間,供放腫科醫師使用,他並向辛苦的第一線同仁,包括:怡如醫師、佩瑜組長、醫事放射師、書記與護理師致上謝意,沒有他們的付出,沒辦法完成艱鉅的任務。另外也感謝院內行政相關單位的大力配合,以及各癌症治療醫療團隊平日的支持、協助與照顧。希望整個放腫科團隊未來能持續提供給病人品質更好的放射治療服務。
搬遷事項多如牛毛,最後緊鑼密鼓的階段,每周都召集相關單位開會,討論大大小小各種問題,身負籌劃重任的陳佩瑜組長印象最深的是一度考倒大家的「鉛門搬運」任務。他說,鉛門用途是阻擋輻射線,舊鉛門如果不搬走也沒有用處,更何況再買全新的門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基於「不想浪費」,決定就算使出「洪荒之力」,也要把鉛門搬到第一院區來。
但「高約二百公分、寬約一百五十公分,厚達廿公分的鉛門,卸下來要靠人力搬根本不可能,原本用大輪子架上車板運送,結果輪子太大卡在門口,進退不得很久一段時間,廠商、工務與總務同仁共同腦力激盪,最後不得不出動起重機,加上交通管制,才成功完成搬動任務。」講起這段過程,陳組長也不知道當時怎麼有那麼大的勇氣。
直線加速器舊機拆卸、組裝又是另一個複雜的工程。陳組長說,放射腫瘤科使用的「直線加速器」,在十年前,甚至今天,都屬於高階醫療器材,精密到光是複雜的拆線、整線、打包就用了快半個月,搬運過程不容絲毫一丁點的小碰撞,順利移機搬到一院區後,必須保證能原樣裝回,再花費三個月組好,還要一個個參數逐一驗收,有一個不對就要重來。
陳佩瑜坦承壓力大到一度很想哭,感恩一路走來各單位伸出援手的工務、總務與資訊室同仁。還有機器廠商工程師全力配合,讓新機如期正式運作。
參觀全新的放射腫瘤科新治療區後,簡院長滿心歡喜的說,這是值得高興的日子,以前病人在一院區診斷後,得到二院區接受放射治療,奔波照顧真的很不方便,好不容易等到這個時機,服務量也夠了、新機也買了,讓癌症的治療成為一體。
他進一步感恩葉大成主任到臺中慈濟醫院,將對病人的心落實在這裡,帶動很多科的發展,乳房醫學中心也開始拓展使用預留空間,表示服務受肯定,未來需要大家齊心努力,做出慈濟醫療在中區不一樣的特色。
各單位同仁祝放射腫瘤科喬遷,邁向新的里程碑。
簡院長接著說,配合宿舍區搬遷,空間可以重新規劃,中醫部搬到一院區是下階段的構思目標,可望讓醫療力道更強,乳房醫學中心新空間完成後,癌症治療連成一氣,將可以感受完全不一樣的氛圍,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
(文/曾秀英、圖/馬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