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誌搜尋
臺中慈院獲國際感管認證殊榮 大林團隊觀摩歡喜交流
臺中慈院以手術部位感染組合式照護(Surgical site infection care bundle,SSI bundle),報名亞太感染管制學會(The Asia Pacific Society of Infection Control,APSIC)競賽,與眾多國家大型醫學中心同臺競技,優異表現吸引同樣有意參與活動的大林慈院前來觀摩,臺中團隊毫不藏私分享所有,院際歡喜交流彼此學習如同一家人。
APSIC競賽是亞太地區感控領域很受醫界重視的一個獎項,臺中慈院於2019年獲得此殊榮。當時參賽醫院有來自中國大陸、印尼、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國家千床以上的大型醫院,臺灣除了臺中慈院還有兩家醫學中心報名。最後由泰國、馬來西亞代表及代表臺灣的臺中慈院、馬偕醫院四組取得此獎項肯定。
由於疫情嚴峻,大會直到2020年才舉辦頒獎典禮,臺中慈院透過視訊拿到獎項。感染科主任王瑞興代表醫院在臺灣感染管制醫學會分享經驗與成果、專科護理師護理長張珮毓則將過程寫成論文,獲國際期刊錄用。
大林慈院此行由外科部主任黃介琦率主管與同仁共15人參訪,包括:感染科、麻醉科、護理部、感染管制中心、資訊室與品管中心等。臺中慈院也邀請外科部、護理部、感管中心、感染科、品管中心、資訊室、醫事室等單位主管出席歡迎大林團隊並提供各種需要的資訊。
臺中慈院院長簡守信是前大林慈院院長,緣份難得,特地出席致辭歡迎,鼓勵彼此多交流合作進行區域聯防,聯手努力捍衛醫療核心、做好醫療品質,期待未來有更多因緣合作。黃介琦部主任則表示,臺中、大林同為慈濟體系一家人,到臺中就像回到家。臺中醫療十分精進,彼此合和互協,努力做、做得非常好,感恩給大林學習的機會,此次來臺中取經,希望把臺中最好的東西帶回去。
SSI bundle計畫主要三位負責人:除王瑞興主任、張珮毓護理長之外,還有品管中心副主任張心怡。王瑞興主任透過簡報說明計畫緣由,美國2009年一項調查資料顯示,手術部份感染佔住院病人醫療照護相關感染31%,是醫療照護感染中常見的感染。衛福部疾管署針對臺灣院內感染監視資訊系統報告結果指出,手術部位感染是造成罹病、長期住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臺中慈院以「手術部位感染組合式照護」參與活動,藉「皮膚準備、適當的去除毛髮、控制糖尿病人的血糖濃度、維持正常體溫36度與適當的使用抗生素」五項照護做法達到降低手術部位感染目標。
王主任說明為確實達成目標設定的五個對策,包括:跨職類教育訓練列入感控中心年度教育訓練課程、術前術後的血糖控制以醫令組套介入外科常規作業、電動除毛與溫毯列入開刀房與麻醉科常規作業、衛教列入外科系病房護理師衛教常規作業,最後才將稽核列入外科病房常規作業。實施以來,手術部位感染率改善率為21.3%,確認實施照護有明顯效果。
此專案計畫由品管中心發起,張珮毓護理長發揮外語專長,負責將報告翻譯成英文,與國際性比賽接軌,並指導專師訓練;王瑞興主任則著手各職類教育訓練。
108年三月決定參賽後,王主任、張護理長前往韓國參加工作坊,把品管相關工具表格帶回台灣。張副主任說,他參照其它醫院做法,加上臺中慈院的期待與需求,設計出屬於我們醫院符合照護流程與需求的表單,經過一年半的努力,在各單位通力合作下,交出不錯的成績單。
參訪時間有限,簡報中回答大林慈院事先擬定的問題,範圍從如何執行收案到指標收集項目、資訊系統建置等13個面向,並安排小組討論,希望藉由互相交流學習,分享臺中慈院如何透過品管圈方式運作,參與這項競賽的難題與解方。
張副主任指出,這個計畫難度確實有點高,時間跨度從病人術前、術中到術後,必須橫跨多職類、多單位合作,所以運用行之有年的品管圈做法,組成跨職系、跨單位的專案團隊。在簡院長支持下公開宣誓臺中慈院就是要推行這項工作,透過各單位通力合作,開始與各臨床科討論如何運作,在品管圈、醫品暨病安委員會、感控委員會中,追蹤執行專案成效,才能達到這樣的成果。
臺中慈院以SSI bundle獲APSIC國際獎項,是慈濟醫療體系第一家獲得此榮譽的醫院,品管中心提供整個專案的輔導過程經驗,以及如何在很多單位的情形下,逐步突破難題,落實執行把事情做對做好。
張心怡副主任透露,解方是一開始找配合度高或問題較嚴重的的科別先試行,臺中慈院歷年推動很多品管圈(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醫師參加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活動比率非常高,幾乎每一圈都有醫師在領導,成果發表近八成都由醫師發表,因此從與品管中心合作已有默契的醫師開始做起。
小組討論時間,品管中心主任林昌宏知無不言,與相關單位的合作措施毫不藏私的分享給大林品管中心同仁。他表示,臺中慈院每個月都開醫品會,由簡院長主持,共同注意感染趨勢,此次與大林慈院交流,也發現很多值得臺中學習、改善的地方,彼此都有很多收穫。
林主任指出,臺中慈院獲認證是依照感控標準去做,並沒有做什麼特別多偉大的事,要強調的是,雖然是依照人家訂好的準則,但有很多關鍵之處需要整合、協調。臺中慈院跟其他醫院最不一樣的地方是:不使用醫囑處置、醫療發號施令的態度,讓病人跟家屬處在被動的角色,而是融合慈濟人文精神,把病人跟家屬視為共同的夥伴,花更多時間在病人跟家屬身上,把他們納入團隊,透過衛教、詢問與討論,說明增加措施目的是為降低手術部位感染。
大林品管中心副主任鄭秀晶認真吸收各種說明,十分感恩。他說,去年就報名想參加這項國際研討會,但疫情緊繃導致專案暫延,疫情解封後要再開始進行。在臺中慈院看到跨團隊合作非常成功,臨床再忙都願意一起參與,大家都就各自專業一起做,持續一起檢討改善,讓品質提升很多。觀摩後的第一步會先建置流程再標準化,接著將紙本作業資訊化。
臨上車前,臺中、大林慈院一群人悠遊院前的生態池,輕鬆欣賞景色並話家常,相約下回再續家人情緣。(文、圖/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