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肺癌
肺癌
肺癌在全世界因癌症死亡原因中佔第一位。根據衛生署的最新統計, 肺癌是台灣地區主要癌症死亡原因之一,肺癌是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在女性則居首位。
肺癌的危險群
吸 菸(含二手菸): 抽煙是導致肺癌最主要的成因,90%的男性肺癌是由於抽菸所引起。流行病學專家指出, 每天抽菸兩包或以上的人,得到肺癌的機率是不抽菸的15到25倍。吸入二手菸的人罹患肺癌的比率要比沒吸入二手菸的人高出30%,而抽菸者的配偶死於肺癌 的機率為非抽菸者的配偶的兩倍至三倍。
1.外界環境致癌因素: 如石綿、鎘、砷、污染空氣中的聚合環類焦油化合物等。
2.家族史:家中若有人罹患肺癌,發生率會增加。另有基因突變等因素。
3.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如肺結核、肺纖維化、支氣管擴張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都會使罹患肺癌的機率增加。
肺癌的分類
(1)非小細胞肺癌(85%)
A.主要分為麟狀上皮細胞癌、腺癌、大細胞癌
B.早期病例:25%,以手術切除治療為主
C.可切除率: 15-18%
D.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為輔
(2)小細胞肺癌(15%)
A.生長較快,易早期轉移
B.化學治療: 80%
C.放射治療為輔
D.大多數在兩年內復發
肺癌的症狀
咳嗽、咳血、胸痛、哮喘、氣促、聲音沙啞、肋膜積水等。但有部分病人無臨床症狀是在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的。
肺癌的診斷
1.胸部X光檢查
2.細胞或組織病理檢查:痰細胞學檢查、腫瘤切片(經由支氣管鏡檢、電腦斷層導引、手術等)
3.支氣管鏡檢、縱膈腔鏡檢
4.胸部電腦斷層檢查:評估肺癌分期,縱膈腔淋巴結,腫瘤局部侵犯與轉移
5.正子攝影檢查
6.核子醫學檢查,如骨頭掃描
7.血清腫瘤標記(CEA等)
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原則
1.第I、II期:手術治療為主但若病人因年齡過大、肺功能不佳,或其他潛在性疾病就會以放射治療為主。
2.手術方式:依病人的情況選擇肺葉切除術、楔形切除術或肺小節切除術、全肺切除術
3.第IIIA期:手術切除再加以放射線治療,年紀較輕的病人需考慮加以化學治療。
4.第IIIB期:以放射線治療為原則。身體狀態良好、肺功能足夠,可考慮同時接受化學放射線治療。
5.第IV期:以化學治療為主或支持性療法。
6.標靶治療:合併化學治療或用於特定基因型病患。
小細胞肺癌治療原則:
局限期:化學治療為主
擴散期: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為全身及局部症狀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