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陳代謝科-糖尿病足部護理
一、為何會形成糖尿病足部的問題呢 為何會形成糖尿病足部的問題呢?
典型的糖尿病足部潰瘍形成過程,是由於神經病變,缺乏痛覺預警使病人腳部容易受傷,常沒有發覺;以致沒有立刻作出適當的治療,由於血流不良,受傷部位難以痊癒,加上細菌感染,侵犯深部肌腱,骨骼,導致截肢危險,因此,糖尿病的病患應特別重視足部護理。
二、導致糖尿病足部問題的原因有哪些 導致糖尿病足部問題的原因有哪些?
1、神經病變:因為會侵犯感覺神經纖維,會使病人手腳發麻、刺痛等,尤其晚上症狀會加劇;對溫度、痛、震動的感覺會日漸不靈,最後完全喪失感覺,使得足部失去知覺,所以傷口並不會引起您的注意,故導致足部潰爛。
2、血管病變:因為高血壓、血脂異常、吸菸、凝血功能異常、內皮細胞受損等。糖尿病人週邊血管阻塞的部位往往比較廣泛,而且會影響較小的自律神經、感覺神經、運動神經的病變、周邊血管阻塞、細菌感染等。動脈主要的症狀有小腿肌肉痛 (尤其是走路時)、足部脈搏變弱或消失、腳溫變冷等,嚴重者發生壞疽,足部循環變差,使傷口不易癒合。
3、感染:糖尿病人血管病變造成的缺氧,再加上血糖高,提供細菌繁殖的大好環境,所以當足部皮膚受損、細菌侵襲,容易擴展而難以收拾。
三、為何足部護理很重要呢?
糖尿病所引起的神經功能退化,易導致手腳麻痺,感覺遲鈍,所以當足部受損,也不容易察覺,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對足部作適當的檢查及護理,才可避免足部產生併發症。
四、足部護理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控制血糖:根據糖尿病控制和併發症試驗報告,控制血糖可降低神經傷害,所以控制您的血糖是預防足部病變的最基本要求。
2、每天睡前檢視你的足部是否有切傷、傷口、撞傷及紅點產生。
3、洗乾及擦乾你的足部及足間部位。
4、定期檢查你的指(趾)頭,可以用鏡子協助檢查腳底以及足趾之間。
5、記住,剪指甲以"平剪"的方式。
6、不可以自行使用剃刀葉片、雞眼貼布、雞眼液,或硬皮去除器去除腳部的雞眼或硬皮,應尋求醫師協助。
7、一旦發現腳上有異樣、有傷口或香港腳,馬上去看醫師,以免引起細菌感染潰爛。
8、穿著合適的鞋襪,鞋子必須柔軟合腳,尤其是腳部有變形。
9、穿鞋子之前要檢查有無異物。若視力不良,要請他人代為檢查雙足及鞋子。
10、 初次穿新鞋子,不要穿太久。不可以赤腳走路。
11、 不可吸菸,因為會使末梢血管收縮,以及因為香菸中的尼古丁易造成動靜脈血管狹窄或阻塞。
12、 使用健康足部檢查表:脫去你的鞋子和襪子,將你的足部在腿部支撐的情況下放置在一舒適的姿勢,如果下列問題中有任一個答案是"有"的,應向你的醫師報告。
五、如何避免足部形成傷口呢 如何避免足部形成傷口呢?
1、如何選對一雙好鞋?
(1) 最好是在黃昏選購鞋子,因為一天的活動後,雙腳的尺碼會比早上增大,所以在下午或黃昏時選購鞋子,尺碼會較適合。
(2) 如果左右腳尺寸有別,應選較大的為標準,最好能準確地量度腳與鞋的尺碼,避免購買過緊或過寬的鞋子。
(3) 糖尿病患者不應穿著涼鞋或拖鞋外出,要盡量選擇圓頭包鞋,切勿選購尖頭鞋或穿高跟鞋較能保護雙腳,防止腳趾受擠壓而形成水泡或雞眼,或是導致腳底受壓力,形成厚繭。
2、如何穿鞋呢?
(1) 穿著新鞋的時間不宜過久,因為新鞋較硬,容易使腳部受損,最好先試穿一至二小時,待適應後才慢慢增加穿著的時間。
(2) 試穿新鞋後,要檢查雙腳,如果有水泡、皮膚破損或紅腫之情況,表示新鞋的尺碼或鞋形不適合,不應繼續穿著。
(3) 穿鞋前,要檢查鞋內是否藏雜物,如釘子、石頭等,避免因腳部感覺遲鈍而使腳部出現傷口。
(4) 避免在任何地方赤腳走路。
3、如何穿襪呢?
(1) 避免穿著不透氣的尼龍襪,應選購柔軟的棉質襪。
(2) 襪頭部份要選擇寬鬆,避免彈性過強及過緊的襪,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3) 不可穿著破爛或是修補後的襪子,因破口若套住腳趾,會影響血液循環,縫口會磨擦導致腳部受傷。
(4) 襪子要每天更換,並保持腳部清潔。
(5) 當天氣寒冷時,穿較厚的羊毛襪作保暖,不要使用暖爐或熱敷以免燙傷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