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科-早產護理指導
點擊數: 240
一、定義:
懷孕 20-37 週間,發生規則頻率的子宮收縮且合併子宮頸有進行性的變化現象稱之。
二、造成早產可能的原因:
母親方面:如母親有心臟病、糖尿病、子癇前症(子癇症)、感染(尤其是泌尿道感染),另外子宮異常、子宮頸閉鎖不全等亦會造成早產。
胎兒方面:如多胞胎、羊水過多、胎兒異常等。
其他因素:腹部受到撞擊、行腹部手術、抽煙、遺傳因素等。
三、早產之早期徵兆:
1.如月經來時的腹痛。
2.持續性的下背酸痛。
3.陰道分泌物增加或帶有血色。
4.高危險群的孕婦,能每天固定 2~3 次以手接觸子宮,注意其每小時之收縮變硬之次數,30 週前大約為 3 次以下,30 週後大約 4 次以下,如超過這個標準即應臥床休息並適度補充水份,不能因而改善者,應與醫護人員聯絡。
5.所有孕婦應避免過度的操勞,而精神上的不安和焦慮也有不良的影響,這些都應該避免。
四、早產的預防:
1.定期接受產前檢查。
2.注意孕期的飲食營養、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情緒。
3.具有早產因子者,儘量臥床休息(平躺或半坐臥休息)。同時避免做一些會刺激子宮收縮之活動(如搬重物)。
4.必要時停止性生活。
5.妊娠 37 週前避免按摩乳房和乳頭。
6.隨時注意有無感染徵象(如體溫增加)。
7.有效控制內科疾病狀況。
8.如果當您又有出現規則收縮、破水、陰道出血量增加等情形,應立即與醫護人員聯絡,並且要記得按時返院產檢。
參考資料:
1.財團法人台灣早產兒基金會(2013,3月)‧如何預防早產
2.財團法人台灣早產兒基金會(2013,3月)‧安胎注意事項
3.馮容莊(2002).高危險妊娠護理.台北: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