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家及自我照護指導-台中慈濟-用藥安全
一、 目的
1. 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
2. 預防疾病,如:疫苗
3. 協助診斷,如:顯影劑
4. 治療疾病、調整體內內分泌平衡,如:抗生素、胰島素、荷爾蒙
5. 減輕症狀,如:嗎啡、阿斯匹靈、抗組織胺
二、 注意事項
1. 依照醫師處方及藥師指示於正確時間服藥。
2. 不可任意改變劑量或突然停藥。
3. 若服用的藥物引起不尋常反應時,要告知醫師或藥師。
4. 取藥之前,應再確定一次藥品標示,並注意是否已超過有效期限。
5. 不可將藥品給家人或朋友服用。
6. 服藥後應隨手將藥品放回原藥袋,不要將不同藥品放置在同一容器內,且須保存原藥品標籤。
7. 在進行手術(包括拔牙)前,應先告知醫護人員你正在服用的藥品。
8. 誤食或過量服用藥品時,應攜帶服用的藥品立即與就近醫院聯絡。
三、 藥品的存放
1. 藥品應存放於小孩不易取到的地方,以免誤食。
2. 藥品應置於避光、陰涼、乾燥處,切勿存放於高溫且潮濕之處,會損壞藥品的品質。
3. 藥品應避免與原裝藥袋分離。
4. 液劑藥品除非有特別指示,否則不宜冷凍或冷藏。
5. 過期藥品應即刻丟棄不用。
6. 開封藥品應置於密閉容器。
7. 藥品已褪色、變質、潮解或遭受汙染應即丟棄。
8. 家中各成員之藥品應分別放置,以免誤服。
四、注意事項
1. 服藥時,最好配服一杯溫開水,以避免藥物刺激食道。
2. 不要以咖啡、茶、果汁、可樂、牛奶配服藥品,因可能影響藥效。
3. 取口服藥物時不可直接以手接觸藥物,以避免藥物吸收手的溼氣或水分而變質,可用藥匙、藥杯、包裝紙等來盛裝藥物。
4. 使用藥水時,倒出前需搖勻避免沉澱,倒出時一手持小藥杯,以拇指按於所需劑量之刻度,視線與刻度平行,倒出藥水,以液面之凹面最低點為測量標準,倒完後擦拭瓶口。
5. 服用咳嗽糖漿、胃乳、油類藥劑,為避免藥效減少,避免與水同服,且服用藥物後 30 分鐘內亦避免飲水。
6. 服用鐵劑、碘劑、稀酸類藥物會使牙齒琺瑯質著色、受損,應稀釋後以吸管吸取,且服用後立即行口腔清潔。
7. 服藥時應採坐姿或半坐臥姿,以防藥物及開水嗆到而誤入支氣管。
8. 對於味道不佳的藥物,可於服藥前服用冰塊可減少不佳味道。
9. 油性藥物可冰冷後服用,服用後可給予少許果汁或餅乾去其味道。
10. 抗生素類藥物需維持血中濃度,故應嚴格遵守服藥時間,以避免抗藥性之產生。
11. 如服藥後發生嘔吐,應與醫師討論,再決定是否需再補給藥物。
五、文獻查證:
曾雀芬(2008)‧給藥法‧於王月琴等總校閱,基本護理學下冊(三版,12-30-12-32 頁)‧台北市: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