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衛教園地
Q1:什麼是子宮頸抹片檢查?
A1:子宮頸抹片檢查是採取子宮頸及陰道後壁的剝落細胞所做的檢查。這個檢查能夠顯示出子宮頸有無感染、發炎、異常細胞或是癌症發生之可能。
Q2:不做子宮頸抹片有沒有闗係?
A2:在台灣,子宮頸癌一直高居婦女癌症發生的第一位,但子宮頸癌其實是婦女癌症中最容易早期發現的,若能早期發現並加以適當的處理,此時的治癒率高達近百分之百,與侵襲性子宮頸癌平均50﹪至60﹪的治癒相比,簡便、有效的子宮頸抹片篩檢實是女性一大福音。
Q3:誰需要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A3:凡是有性經驗的女性,無論年齡大小都需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尤以太早有性行為者、多重性伴侶、早婚、生育子女較多或子宮頸曾受病毒感染者,更需特別注意。
Q4:檢查前需要注意什麼嗎?
A4:必需避開月經期間。最適合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時間是月經週期開始後的第10- 20天內,請勿在月經未乾淨時採檢,以免紅血球干擾判讀結果。檢查前兩天避免陰道沖洗、使用陰道塞劑、殺精蟲劑或潤滑劑,因為這些可能會沖掉或隱藏異常細胞。.前一夜不要有性行為。若子宮頸有嚴重發炎情況時,應治療後再做檢查,避免大量白血球發炎細胞影響判讀結果。
Q5:如何做檢查?
A5:子宮頸抹片檢查是一種簡單、快速的檢查方式,檢查過程是以木製刮棒或子宮頸刷,將子宮頸四周和陰道後壁的細胞刮下。將細胞樣本抹在玻片上並迅速浸泡在固定液內固定,然後送至病理科進行細胞學檢查。
Q6:什麼是「細針穿刺」檢查?
A6:細針穿刺是一種迅速又正確的診斷腫瘤的方法。不論是可以觸摸到的腫瘤或是需x-ray、超音波協助定位腫塊,皆可利用此方法作診斷,若診斷結果為陽性,再進一步作病理組織切片檢查。
Q7:收集痰檢體時要注意什麼?
A7:病人在清晨醒來時,馬上做深呼吸,並用力深咳,把痰咳入寬口的收集瓶,瓶身需有病人姓名、身份證字號、生日等基本資料。痰細胞學檢查最好連續做三天,其陽性診斷率可從45%提高到95%。收集到檢體後,連同「細胞學檢查申請單」送到病理科。若檢體無法立即送檢,應放置於4˚c冰箱中,降低細胞退化的速度。
Q8:收集尿液檢體時要注意什麼?
A8:尿液檢體越新鮮越好,若無法立即送檢,請放置於4˚c冰箱中保存。勿使用早晨起床後的第一次尿液,採檢時以中段尿為佳。請病人先排空膀胱內滯留尿,再喝500ML左右開水,稍後再排出的尿,取30-50ML送檢。二十四小時留滯尿不適合做細胞學檢查,因為尿液中蛋白質含量較低,且滲透壓與血液不同,加上含有各種排泄出來不利細胞生存的物質及細菌衍生,導致細胞受到變性、破壞。
Q9:什麼是「病理組織切片檢查」?
A9:臨床醫師在病人身上刮取或切下有問題的組織,送到病理科,經過
(1)固定:將活體標本浸泡於福馬林 (formalin)中。
(2)脫水:由低濃度到高濃度的酒精漸進脫水,最後為100%酒精脫水。
(3)包埋:以石蠟包覆組織。
(4)切片:以切片機將包了組織的石蠟切成薄片,固定於玻片並烘乾。
(5)染色:常規染色法(HE Stain)。
(6)封片:以封片膠封片,注意避免產生氣泡。一連串的處理,再交由病理醫師以顯微鏡觀察細胞,發出病理報告。
Q10:什麼是「冷凍切片檢查」?
A10:在手術進行中取下的檢體,立即送到病理科化驗,20分鐘內得到初步的病理報告,提供給臨床醫師,以確定手術檯上的手術應如何進行,或是切除的範圍是否足夠。
Q11:為什麼需要加做「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A11:協助病理診斷及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