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下的中醫調理

帶下的中醫調理
帶下,指的是婦女私處的分泌物,一般顏色偏白色,所以常被稱做「白帶」。

健康的婦女陰道口經常有些無色無臭,稍具黏性而不稠的液體潤澤其間,使之不乾澀,為量不多,不會滲出體外者,這是正常的帶下,我們稱為「生理性帶下」。這種帶下,在青春期月經初潮後明顯出現,每月的月經前期、排卵期、及妊娠早期會稍微增加,這是正常現象,在婦女停經後則會減少。

另一種帶下則是「病理性帶下」,這種是指帶下的量明顯增多,色、質發生異常(如分泌物顏色變黃變黏稠),或有臭氣異味,或伴有其他症狀者(如陰部搔癢),此乃我們中醫所稱的「帶下病」。患者若反覆發作,則會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情緒,嚴重的甚至會引發感染發炎。

 

帶下病的中醫觀點
本病主要由於濕邪影響任脈和帶脈,以致帶脈失約,任脈不固所形成。濕邪有內外之別,外濕指外感之濕邪;內濕,一般指脾虛失運,腎虛失固所致。

 

帶下的護理保健
內褲以棉質、寬鬆舒適為佳,以保持陰部的清潔乾爽,盡量不要穿褲襪,緊身褲子。
盡量減少使用護墊,生理期間勤換棉墊。
如廁後,以衛生紙擦拭時,應由前往後擦拭。
不要用肥皂或消毒劑清洗陰部。
不要過度清洗陰道內,因會破壞陰道內的酸鹼植,導致異常黴菌的過度增生,反而會有白帶增加的現象。
房事前要喝水,房事後要排尿。
如果帶下增多時,暫時不要坐浴、洗三溫暖或泡溫泉。
如有感染發炎,應積極治療,並避免再次交互感染。

帶下的飲食護理
帶下患者減少進食生冷(如生魚、冷飲等)、黏膩(如糯米、花膠)之物,有助祛除致病之濕邪。
帶下清稀,屬寒,忌食冰品、西瓜、椰汁、白蘿蔔、大白菜等寒涼食物。
帶下黃稠,屬熱,忌食辛辣、煎炸食物、辣椒、胡椒、榴槤、補酒等燥熱食物,食後會加重炎症充血。

帶下的食療
白果十粒去心,與豆腐燉服。
馬齒莧蒸蛋,鮮馬齒莧3兩、雞蛋1個、白糖15公克。鮮馬齒莧去根洗淨後搗爛取汁,雞蛋打破,與白糖加入汁中攪勻,再隔水蒸熟。適用於濕熱下注之帶下者。
薏仁蓮子南棗荼:材料:蓮子9克、薏苡仁15克、芡實9克、山藥12克、南棗2枚。以上材料同放鍋中,加清水適量煮至熟爛,稍加冰糖調味服用。具健脾益腎,止帶祛濕的功用。
帶下的穴位按摩
可按摩帶脈、中極、三陰交等穴,按摩至有痠痛感,每次三分鐘:或用溫灸的方式10-15分鐘。

Related Articles

傷科推拿簡介

針刀療法介紹

關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