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傷科治療照護指南

治療前注意事項
就醫之前,請先將患部清洗乾淨以利於診斷及治療,除了已由醫護人員進行之緊急處置,例如:骨折有做夾板、護目固定等。
急性受傷24小時內患處局部避免熱敷、搓、揉,應冰敷抬高及局部壓迫患處,如果局部越來越腫,組織發紫發黑,自發性疼痛非常強烈且持續不斷,觸摸局部及遠端若發現喪失知覺,請立即與醫師聯絡;遇非門診時間就掛本院急診。
上肢傷痛、骨折,例如:鎖骨、肩膀、手臂、手肘傷痛,請穿鬆有鈕扣的襯衫,勿穿緊身無鈕扣的T恤,以方便換藥。下肢傷痛、骨折,例如:膝關節、大腿、小腿傷痛。勿穿著緊身牛仔褲或褲襪。
就醫之前,避免極度勞累、虛脫、飢餓,因以上之情況比較容易暈針。
心臟有裝置人工節律器者,避免做電針治療。
懷孕或有可能懷孕之病人請事先告知醫師。
針灸時間比較久的患者(30分鐘),請先上廁所,避免治療中尿急要上廁所。

治療中注意事項
醫師會依病情給予針刺治療及使用電針機,治療中不宜移動身體或改變姿勢,身上有針灸處避免覆蓋棉被、毯子、夾克,以免疼痛或造成彎針、折針等意外發生。
如有下列不適症狀:頭暈、胸悶、呼吸困難、冒冷汗等,有可能是暈針之現象,請馬上按緊急呼叫鈴,醫護人員會立即處理。

治療後注意事項
外用之濕敷藥膏一般敷貼時間以6-8小時為原則,若遇皮膚過敏或疹子或癢時,則視情況縮短敷貼時間。
慢性及退化性需長期治療者,每週至少2至3次較為適當;重症病人,請遵照醫師指示應診。
接受針刺治療後如有酸、麻、脹、痛等感覺出現時,此為遺留針感,無須驚慌,可在局部按摩或用熱敷處理即可緩解。
出針後如有輕微皮下出血造成瘀青,此乃刺傷及綿密的微血管所致,宜在局部加壓止血。可於24小時內使用冰敷,24小時後再熱敷,幫助吸收。
飲食指導:筋骨損傷病人應盡量避免食用香蕉、竹筍、花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如菸、酒、檳榔、咖啡、冰品及過酸或過辣食物。

特殊個案注意事項
孩童、意識不清、因腦傷而躁動不安之病人,請家屬或看護陪伴。治療中如有不適,可隨時按緊急呼叫鈴,醫護人員會立即處理。
行動障礙病人(如骨折、腦血管意外、老年人、腦性麻痺等),在治療中請家屬或看護陪伴。如有不適可隨時按叫人鈴,醫護人員會立即處理。
高危險性、病情較嚴重的病人(如易出血病患(血友病、服用抗血劑等),請於針刺前提醒醫師及護理人員;糖尿病病人於針刺前請先進食,以免發生暈針、低血糖現象(冒冷汗、顫抖、煩躁等)。

Related Articles

傷科推拿簡介

針刀療法介紹

近視的中醫保健

關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