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刀療法介紹
何謂「針刀療法」
針刀由金屬材料製成,形狀上介於針與刀的綜合針具。結合古代黃帝九針中的鑱針、鋒針及鈹針等,與現代醫學外科用手術刀發展形成,主要功能為鬆解肌肉筋膜結節、周邊粘連的軟組織損傷性病變和骨關節病變,利用其刺入深部進行切割剝離,以達到止痛祛病的目的。
針刀針具
針刀一般長度為10-15cm左右,實心管徑為0.4-1.2cm不等。分為持柄、針身、針刀三部分。針刀鋒端寬度一般與針體直徑相等,刃口鋒利。有些用外科小號刀片改造製成,甚至用牙科探針製成。針刀在使用前必須高壓滅菌消毒,其成品現大都為一次用拋棄式。
針刀適應症
觸診可摸到皮下有條索狀或片狀或球狀硬物,結節;用指彈撥病變處有響聲等皆可用於針刀治療。而臨床常用適應症如下:
頸椎病
肱骨外上踝炎(綱球肘)
定跟骨刺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
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板機指)
慢性腰肌勞損
腰椎間盤突出症
針刀操作流程圖
囑病人保持情緒穩定、放鬆。
患者處適當體位,診間醫護人員定位後,以優碘與酒精依一般三次消毒程序進行皮膚消毒。
進行小針刀局部鬆解術。
以棉球按壓處理後之患處,避免出血,並加以固定貼緊。
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徵及面色的變化有無異常,施術過程均加以記錄。
針刀之禁忌
全身發熱或感染者,嚴重內臟疾患之發作期。
嚴重骨質疏鬆,出現廣泛性疼痛或多處壓縮性骨折者。
結核病患者。
嚴重貧血嚴重腫瘤患者。
嚴重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潰瘍病肝腎功能不全及傳染病者。
精神患者或過度緊張無法配合者。
神經性疾患者。
腦性疾患所致的運動系統症狀。
急性局部軟組織損傷有出血可能者。
施術部有紅腫熱。
血友病血小板減少症及其他。
施術部位有重要神經、動靜脈或主要臟器。
針刀術後注意事項
針後對創傷不大之治療處可以做局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和防止術後出血粘連。
針後創面因缺乏局部運動而造成粘連。生活尤當特別注意局部適度運動。
針後患處24小時內保持乾燥潔淨,並注意創面癒合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