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慈濟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衛教文章
腦性麻痺兒童擺位
(文\物理治療師 何淑萍)
正確擺位原則:
1. 兒童擺位姿勢中且有安全感。
2. 確認兒童在擺位姿勢中功能較好。
3. 避免患童在固定姿勢太久。
4. 避免不正常姿勢或不正常反射動作。
5. 姿勢盡量對稱。
l 站姿的擺位:
1. 使用站立架
2. 使頭部和頸部有適度的活動度,以保持在正中位置。
3. 將兒童的軀幹、髖關節、膝關節固定在伸直的姿勢。
4. 踝關節要背曲0度,以維持站姿。
5. 若兒童大腿的內收張力強,中間可用物隔開。
l 坐姿的擺位:
使用椅具
1.讓您小孩的雙腳平貼在地上或木板上。
2.將您小孩的臀部緊靠在椅背。
3.膝關節和髖關節彎曲成90度。
4.骨盆固定帶綁45度。
5.雙腿中間放置一物或枕頭以避免雙腳內夾。
不使用椅具
1.將兩腳打開,膝蓋彎曲。
2.雙手放置前方。
3.大人在兒童的後方提供保護。
4.讓兒童的重心往前移。(讓身體向前傾)
l 抱姿的擺位
1.頭部可舉高一些讓兒童順練頭部控制。
2.把兒童的雙手臂對稱的放在大人的肩上。
3.將兒童的背伸直並將頭抬起。
4.彎曲他的髖部和膝部,並使腳和髖部分開。
躺姿的擺位:
趴著:
1.放置一個楔狀軟墊、軟墊或摺好的棉被墊在肚子下方,或是墊一個捲好的毛巾在腋下。
2.讓頭和手可伸出軟墊的前方。(讓手或手肘支撐地面)
3.兒童的腰部用固定帶或是大毛巾固定。
4.腳踝中間可增加一物或是枕頭以便分開,腳尖要垂出。
側躺:
1.讓軀幹盡可能地對稱。
2.頭部要有支持(枕頭),與軀幹一樣是正中位置。
3.背部可用棉被或是大毛巾當作支撐。
4.承重邊(上肢和下肢)要微彎。
5.非承重邊應可自由活動。
6.膝部可放置一個支持墊(軟墊)
仰臥:
1.頭部需要支持。(枕頭)
2.頭、軀幹要在正中位置。
3.軀幹要平貼在床面上、不能反弓。
4.骨盆可用固定帶固定。
5.膝蓋要墊高。(可用軟墊或是大毛巾)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詳細診斷及治療需經醫師診斷後為之。若有任何問題,可與醫師及治療師討論,洽詢電話:(04)3606-0666分機4139 兒童物理治療室
參考資料:
1. 廖華芳 ( 2013 )。小兒物理治療學三版。台北:禾楓書局。
2. Tecklin, J. S. (2008). Pediatric physical therapy. Philadelphia, P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3. Levitt, S. (2010). Treatment of cerebral palsy and motor delay. Malden, MA: Wiley-Blackwell.
4. WikiEducator. (2007). Lesson 20: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Part 2. Retrieved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