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粗動作發展介紹

一般兒童的動作發展多會歷經七坐八爬的過程,不過有些孩子卻可能跳過某些動作就直接發展出下個動作,例如有些孩子會跳過爬的動作而直接發展走路能力,但有些孩子甚至十個月就會放手走,其實只要孩子能在可接受年齡的範圍內出現正常的動作的話,是不用太過擔心孩子是否有動作發展上的問題,除非孩子同時有好幾個動作遲遲沒發展出來,或是出現怪異的動作型態的話,才會去懷疑孩子有動作遲緩的問題。每個兒童的粗動作發展有其快慢上的差異,是因為動作發展過程中可為連續性亦可為非連續性,而發展順序大致相同但速度有可能不同所致。此外發展方向會從先從頭部開始發展,最後到腳的發展,因此一般三至四個月大的孩子就可以看到孩子的脖子相較出生變硬,換言之就是頭部控制發展出來。而動作上也會先有大而整體動作後,才會發展出細微協調動作,此外先會有肢體自發性動作後,才有抗地心維持直立穩定姿勢控制以及穩定姿勢移動身體動作,等年紀大一些才會有技巧性動作出來。不過儘管有發展的大致原則,但由於動作發展為身體各系統與環境互動而成之結果,因此倘若孩子所處的環境屬於較侷限狹窄的話,或者家長太過於保護自己的孩子,鮮少讓孩子有各項活動的機會的話,也可能造成孩子動作上的遲緩。因此倘若擔心因為環境對於孩子不安全,那就應該儘可能設計安全環境去鼓勵孩子從事各項活動而非過度保護,以避免孩子動作上的遲緩。事實上,根據研究顯示,動作能力差的孩子探索各項事物的機會少,很容易影響孩子在其他領域上的發展,此外動作技巧差的孩子在自信心及社交參與上會明顯較同儕低落,因此孩子動作問題著實為每位家長與相關專業人員該重視的問題。以下為各年齡粗動作之重要發展的里程碑以提供參考:

 年紀  里程碑動作
4月 趴姿前臂支撐、頭部控制、翻身至側躺
6月 趴姿手部支撐、翻身至趴姿
7月 放手不需支撐下維持坐姿
8月 由坐姿轉位四點跪的姿勢(小狗趴的姿勢)或轉成高跪姿、肚子貼地爬(匍伏前進爬行)
9月 扶東西站著、螃蟹走或側走、肚子離地爬(小狗爬)、自己從躺著坐起來
12月 站著下手可伸出去拿東西不跌倒
1~1.5歲 放手自己走
1.5~2歲 跑步、彎腰撿東西站起不跌倒、可以蹲著玩
2歲 雙腳跳、兩腳一階爬樓梯
3歲 一腳一階上下樓梯、騎三輪車、單腳站、將球投超過肩膀高度
4歲 單腳跳、腳尖接腳跟走一直線、接反彈球
5歲 連續單腳前跳(約7~8下)、技巧性攀爬溜
6歲 律動性兩腳交換跳、倒退走

 

參考資料:
1.廖華芳(2004)。小兒物理治療學,禾楓出版。
2.台灣物理治療數位博物館。http://www.taiwanpt.net

Related Articles

關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