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衛教文章
中醫養生觀 2009年心希望
2008年即將結束,回首這一年,國際上除了緬甸風災、四川震災、海地水災、加州火災等四 大不調外,有些地區政治不穩定和糧災造成人類的苦難,而最近的金融風暴更是影響全世界,讓一般民眾也陷入恐慌中;也讓我們更能體會出敬天、愛地、聚福緣的 重要性。展望新的一年,如何在養息中活出新希望,就必須讓自己的身、心、靈得到最好的照顧,為未來儲存更大的能量,中醫養生是個好方法。
中醫治療常以中藥材調養病患的身體,但是必須對證下藥,民眾千萬不要任意迷信民間偏方,服用中藥前,宜先找合格中醫師針對體質做診斷開處方。
中醫的養生觀念
「養」,為養護或保養,即是指在身體方面要有充足的營養及良好的保養;「生」,為生活和生命,則是指要有健康、有活力的生命和品質良好的生活。因此,養生的目的就是要活得久、活得好,只要合理運用的養生方法,就可使人延年益壽。
中國最經典的醫書《黃帝內經》提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 去。」可以說明中醫的養生方法即包含:保持身體的陰陽調和、配合環境變化、情緒的調養、飲食上的觀念、運動導引、治未病等觀念,以下就其中五大點分別闡明 中醫的養生觀。
保持身體的陰陽調和
身體各部位要發揮正常的功能,必須保持動態平衡狀況,也就是一種陰陽調和的狀態;太過與不及都會造成疾病的產生,如血壓過高或過低、血糖過高或過低、甲狀腺素過高或過低,都是疾病。
中 醫認為,人要身體健康,就一定要讓身體保持陰陽調和的狀態。冬天裡,屬「寒」性的感冒不能吃橘子;嘴巴破、口乾、口苦等有「火氣」時,不能再吃燒烤油炸和 辛辣等「上火」食物;夏天「暑」氣盛時,可吃西瓜、椰子、綠豆等「寒涼」食物來消暑解渴;冬天「寒」氣逼人時,就須「進補」而達到避寒暖身預防感冒的作用 等,都是為了調和身體的陰陽平衡。在中醫保健上,必須「調整陰陽,補其不足,損其有餘,使陰平陽秘」,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配合環境變化的保健養生
人體和自然界是有相應的,身體小乾坤必須順應自然界大乾坤的變化,而隨時調整不同的生活方式,才能常保健康。不同的季節,都有不同的氣候特色,春風、夏濕熱、秋燥、冬寒,我們的養生方式都不同。
春 天氣候不穩定,要注意氣溫變化穿衣服,而春天氣候較舒爽,因此我們要放鬆調整情緒;夏天氣溫熱,就要少穿衣服,多和水,多吃清涼的食物,可以晚睡早起,注 意食物的保鮮,避免蚊蟲叮咬;秋天氣候乾燥,要多喝水,避免便秘,並要注意皮膚的保濕;冬天氣溫寒冷,最好是早睡晚起,必須多穿衣服禦寒,多曬太陽,多吃 溫熱食物冷,多運動等,都是我們順應自然的保健習慣。
保持情緒的平和
中醫認為過度的情緒變化,是造成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這一類的疾病稱為「七情內傷」,包括怒傷肝、喜傷心、憂思傷脾、悲傷肺、驚恐傷腎等。現代的文明病,如高血壓、甲狀腺功能過亢、憂鬱症、失眠、偏頭痛、心悸、腸胃炎等,甚至某些癌症的發生,都和情緒異常有關。
《黃帝內經》中指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更顯現出減壓以及常保心平氣和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從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好的時間管理、培養樂觀的人生觀、放鬆的休閒娛樂、心靈調適、調息等方式來放鬆身心。
注重飲食養生
首先,必須節制飲食的觀念。適當地補充營養,對治療有利,但進食過量,反而有害。疾病初癒,更不能驟然暴食。某些疾病還應經常控制飲食,如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米、麵等澱粉類的飲食;高血脂、冠心病要少食肥甘滋膩厚味;胃腸疾病患者要少量多餐。
其次,要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飲食。中醫認為「藥食同源」,食物也有它的屬性,不正確的飲食也會影響健康,必須依照體質來「辨證施食」。一般寒證宜溫,熱證宜涼;屬虛寒的陽虛體質宜厚味溫補,屬虛火的陰虛體質宜淡薄滋養。
此 外,選擇飲食,應注意某些食品的醫療作用。各種水果瓜類,性味多偏寒涼,且多有清熱解渴的功能,對溫病熱盛津傷者,尤為適宜。水果也有療養疾病的功能,如 梨長於生津潤肺,香蕉、柿子則可潤腸通便,西瓜為清暑之妙品。以豆類為例,紅豆有利水消腫的作用,綠豆有清熱解暑的效能,扁豆能健脾除濕,黑豆能養肝明目 的作用。
治未病
中醫的治未病觀點跟西醫的預防醫學觀幾乎是不謀而合,中醫常說的「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說明了這一點。中醫特別注重免疫力的提升,認為「正氣內存,邪 不可干」,一方面強調要強身,另一方面則要避免消耗自身的抵抗力。強身意旨要提升自體的抗病能力,進補、運動、穴道按摩、芬香療法等都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後者意謂避免房事過度、太過勞心、熬夜、飲食控制等,以避免身體的陰陽失調。
全球化中醫養生館的推動
以下提出中醫的保健、教育、醫療、研發的願景規劃:
1.保健:養生運動導引、養生保健產品、推廣心靈環保、建設康復花園等。
2.教育:養生觀念的推廣、中醫納入一般正規教育、社會大學中醫學程、完善的中醫藥博物館等。
3.醫療:中醫健檢中心、高品質以病人為中心的身心靈中醫療癒、中西醫結合為特色的醫療照護,並將中醫推廣到慢性病房、安養中心、坐月子中心等。
4.研發:基礎研究、臨床試驗、藥物研發、品管等
展望即將到來的2009年,新的一年,期許中醫能夠幫助民眾的身體更健康,就必須要全面推動中醫藥規劃,用心一步一腳印耕耘,提升整個中醫的醫療照護品質。
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團隊致力推廣養生觀念,圖為台中慈院中醫師與藥師,和科博館植物組組長嚴新富老師一起在藥草園區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