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衛教文章
我的手會痠痛、會麻怎麼辦?
淺談中醫如何治療腕隧道症候群
在火鍋店上班的黃太太,已經工作了十幾年,火鍋店裡什麼粗重工作都難不倒他,上個月因火鍋店有同事離職,又逢景氣蕭條,老闆遇退不補,任勞任怨的黃太太就承擔起削芋頭及芋頭切塊的工作,每天都要面對一大籃,大約一百公斤又硬又重的芋頭。
常打電腦的上班族也是腕隧道症候群好發者,必須特別留意不要長時間做同一件事。
工作兩個星期之後黃太太就發現雙手半夜發麻,麻到睡不著,起來手甩一甩症狀即消失,白天工作的時候又完全無症狀,黃太太不以為意,以為是勞累造成的肌肉痠痛。接著又持續工作了幾週,手越來越麻、越來越沒力,剁不到兩個芋頭右手便會出現握刀無力,手拿菜刀也越來越不穩,擰毛巾又擰不乾,掃帚、拖把也握不住, 工作沒辦法做得好,觸覺也變得比較遲鈍。黃太太剛開始錯愕的以為自己可能是中風,來醫院神經內科就醫,經肌電圖及神經理學檢查結果確定是腕隧道症候群,腕 正中神經被壓迫。
腕隧道症候群好發族群
在衛生署職業傷病通報系統排行中,發生病例最多的行業是 個人服務業、飲食業、食品製造業、電子機械製造修理業等,這些都是需要手部長期工作的人。若長期從事同一樣工作多年就可能發生手腕隧道症候群。黃太太就是 在飲食業服務,手腕長時間的做工的例子,導致手痠、手麻等手部神經不協調現象。
其實,腕隧道症候群不只限於做粗工、勞工好發的疾病,它也是現代當紅的文明病,只要工作經常有活動手指、手腕關節者就有機會得到這個疾病,例如:用滑鼠、打電腦、銀行蓋章、廚師、美容美髮師、賣泡沫紅茶、打網球、打羽毛球、投擲棒球等工作者都很容易受這種疾病困擾。
腕隧道症候群的形成原因與症狀
腕隧道症候群形成原因可能包含:腕骨骨折、退化、變形與關節炎皆可能導致腕隧道狹窄壓迫正中神經。
腕 隧道症候群的發生是因為穿過手腕隧道處的骨骼及韌帶間之狹窄,歸因包括肌腱周圍的正常老化,纖維化或手部重覆運動的磨損腫脹壓迫到正中神經。第二,則是手 腕骨折或有過脫臼傷害,均會導致隧道變得狹窄而產生正中神經被壓迫。第三,婦女懷孕期間因血液的回流不良,引發四肢水腫,使得腕隧道組織腫脹,壓迫正中神 經,通常婦女產後症狀多半會自行消失。
病人常見的症狀包括早期大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的橈側會有麻木刺痛感,症狀會在夜間時加劇,甚至 在夜間睡覺或清晨快起床時,病患常因手麻痛而醒來;中期則出現持續性手指疼痛麻木,扣扣子、拿杯子等細微動作會出現障礙,麻木、疼痛症狀會延伸至手肘或肩 膀;後期大拇指基端的肌肉消瘦、伸展困難,手部感覺喪失。
中醫如何治療腕隧道症候群
病人後來轉中醫科治療,中 醫在臨床治療上多先用藥水薰洗局部以達到軟化組織及血液循環改善效果,針灸取穴包括上八邪、養老、內關、大陵、魚際等穴位。最後以局部推拿鬆筋手法:按、 揉、搖、拔伸、讓腕隧道中的神經、血管、肌腱過度沾黏及壓迫部分得以輸通歸位,患者經過一週密集治療之後症狀可以逐漸受到控制。
日常保養如何做以預防腕隧道症候群的發生
腕隧道症候群的患者在尚未復原的情況下必須避免做粗重的工作,以及過度使用手腕,工作時戴上適當的護腕,平常患者自己可以適度做手腕內收、外展、掌屈、手往背伸的運動對手腕復原有很大的幫助。
手腕要處於自然狀態(neutral position),也就是儘量讓手腕處於伸直的姿勢。
避免手腕長期處於彎曲(屈曲)、伸展或扭轉的姿勢。並且要減低手部負重,例如:少搬重物,就算要搬重物也請採正確姿勢(如圖),以防腰部受傷。
常見的日常保養方式可以歸納成以下三項:
1.減低重覆性手部動作,即使簡單,速度也要減慢。
2.抓握時間不宜太久,要練習並使用整個手或全部手指頭去抓握東西,握力才會平均分散。
3.雙手要適當休息訓練肌力,而且雙手可以常常彼此輪流工作。藉著學習如何使用雙手的方式,將可降低罹病率。
中醫的薰洗治療可以達到軟化組織及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手腕痠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