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攜手癌症大作戰

圖 / 台中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

近年癌症一直高居國人死亡率的第一位,更顯現癌症防治的重要。臨床治療腫瘤,西醫採用手術、放療、化療、標靶等四大療法。中醫輔助西醫癌症治療有減毒、增效、增敏作用,對免疫、造血、消化功能,以及肝、腎、心、肺等器官有保護或促進作用。

中醫對於腫瘤治療、預防復發、延長生存期、改善生活品質等均有良好效果。如果採用中醫四大治則(扶正固本、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結合西醫四大療法治療腫瘤,可取長補短,獲得相得益彰的結果,可作為腫瘤臨床治療的發展方向。

癌症手術後的中醫調養

癌 症手術後,中醫師主要必須處理大手術後身體虛弱、手術後遺症等問題。因為癌症手術對身體是個負擔,若有疲倦、說話乏力、呼吸短氣、全身無力等虛弱現象,就 必須使用調補方式。中藥適合用人參、白朮、黃耆等補氣藥,以及沙參、麥冬、玉竹等滋陰藥物處方,這些藥物同時能使癌細胞產生細胞凋亡之抗癌作用。手術後的 疼痛、神經血管的異常狀況,則可以使用川芎、赤芍、丹參、乳香、沒藥等活血化瘀藥物。

除了中藥處理外,鼓勵多食用生機飲食,多攝取蔬果可以讓身體保持鹼性體質,提升免疫功能,對抗癌有所幫助;此外,多種蔬果,如花椰菜、番茄、薏仁、香菇、小麥草等都具有抗癌的作用。

手術後除需休息外,可能的話能儘早做運動,以提升免疫力和體力。運動先期以輕微運動為主,避免劇烈運動造成肺部的負擔。慢慢做深呼吸對肺部是良好的復健運動,中國傳統的太極拳、外丹功、八段錦等氣功的鍛鍊,對病情恢復和免疫力提升,皆有很大的幫助。

放射治療副作用的中醫調養

放射線治療(以下簡稱放療),是利用具高熱量的放射線來殺死癌細胞,同時也會對身體造成一些傷害。這對中醫而言,是屬於「熱邪」的物質特性,主要是對皮膚造成燒傷、黏膜和分泌腺體的破壞、軟組織的破壞和纖維化、血管的破壞、以及燥熱的身體反應。

放療後急性的皮膚發炎反應,在中醫診斷是屬於「熱證」,治療上以清熱涼血藥物處理,可以用冷敷、絲瓜水貼敷,改善發炎反應;中藥紫雲膏外敷,可以加速皮膚的康復。病患在此種狀況下,忌食燒烤油炸、溫補品等。

黏膜和分泌腺體的破壞,則是津液受損的情形,治療上以滋潤的中藥調養,平時可食用白木耳、愛玉、珊瑚草等含膠質之食物,而西瓜汁、椰子汁、檸檬汁等清涼飲品,都可以改善副作用。如果口乾舌燥時,在喝水時,以小口啜飲,潤喉的效果會較佳。

軟組織的破壞、纖維化的產生、血管的破壞,病機是中醫「血瘀」的證型,處理上會用活血化瘀的中藥處理。局部熱敷,以及頸部伸展運動,都可以改善頸部僵硬的副作用。

癌症化療副作用的中醫調養

癌症化療後常會出現疲倦、腸胃不適、白血球降低、嘴巴破、手足麻、掉頭髮等副作用,依據選擇的化療藥物會有所不同,可以選擇中醫配合治療。

疲 倦、腸胃不適、白血球降低,是屬於「氣虛」的變化,適合用中藥的補氣藥物治療,如黃耆、人參、粉花參、白朮、茯苓等;中藥常用方劑,如補中益氣湯、香砂六 君子湯、人參養榮湯等,都可以明顯的改善這些副作用。補氣血(當歸、熟地、黃耆、人參)和滋肝腎(山茱萸、肉蓯蓉、何首烏、菟絲子)中藥處方,可以增加造 血機能,改善造血功能被抑制的情形。足三里、內關穴的指壓按摩,則可以減緩腸胃不適的症狀。適度運動,加上氣功導引的動作,能幫助身體機能恢復。

嘴巴破,是屬於中醫「陰虛」的情形,中醫是以滋養的中藥調理,平時可多食用白木耳、愛玉、珊瑚草等含膠質的食物,也適合多食用瓜果類食物,補充維他命B群、維他命C等,飲食宜清淡,忌食燒烤、溫補燥熱的食物和藥物,並且避免熬夜。

手足麻或出現手指末端皮膚變黑,以中醫觀點認為是「氣滯血瘀」,神經或循環不良的情形,使用活血化瘀和養血的中藥可加速症狀改善。平時忌食冰冷和寒性食物,運動輔助可以多做甩手動作。

掉頭髮屬於暫時性的副作用,化學治療結束後,頭髮會恢復再生。中醫會從補血(當歸、熟地、芍藥、川芎、阿膠)和補肝腎(何首烏、肉蓯蓉、旱蓮草)的角度切入用藥,以加速頭髮再生作用。

癌標靶治療後副作用的中醫調養

癌症標靶藥物治療,常見有容易皮膚長紅色丘疹、皮膚發癢、手麻、肺部纖維化等副作用。

皮膚紅,並長出丘疹、發癢,中醫是屬於「血熱」證型,適合用清熱涼血的中藥療養,可以獲得很好的療效。

手麻和肺部纖維化的副作用,都是屬於「氣滯血瘀」的情形,治療上同化療手麻的處治方式治療。

中醫師的叮嚀語

癌症除了臨床治療外,中醫師都會期待並教導病人改掉原來錯誤的飲食習慣,養成正確均衡的飲食觀念,例如:可考慮生機飲食的規劃。並注重身、心、靈的安頓,例如:安排參加身心靈成長活動課程,提高生活品質,保持身心愉快可延長壽命。

 980411-1_86e73.jpg

抗癌的過程為了增加身體抵抗力,打太極拳這類輕微運動,可幫助病情恢復與免疫力提升。

Related Articles

關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