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衛教文章
喔!黑眼圈,又給人感到無精打采了
「團團、圓圓」來台灣才幾個月時間,吸引許多大朋友與小朋友的目光,貓熊可愛模樣十分討喜,黑白相間的毛髮,凸顯眼睛周圍的黑眼圈,更讓人喜愛,不過若是人的眼睛周圍長了「貓熊眼」,則可能代表身體狀況出了問題。
長時間用眼過度或睡眠不足,黑眼圈會逐漸形成。
女性的黑眼圈常給人無精打采的印象,不少人寧可砸大錢買保養品,坊間商品不論眼霜、眼膠還是眼部亮白凝露等,成天塗塗抹抹,卻不見得能長期維持「白、透、亮」的迷人雙眼,很多人不禁要問「到底,我有黑眼圈該怎麼辦呢?」
眼睛周圍皮膚大不同
眼睛周邊皮膚是人體皮膚最薄的部位,眼皮每天眨動近萬次,彈性纖維及膠原蛋白容易流失,皺紋容易生成;另外,眼皮鮮少有其他組織幫忙支撐,受到地心引力影 響,年齡老化將逐漸產生眼皮下垂現象以及眼袋形成;再加上眼睛周圍皮膚的皮下疏鬆結締組織豐富,神經末稍、微血管分佈多,少有皮脂腺、汗腺分佈,因此更容 意皮膚暗沈無光澤。
黑眼圈的成因
黑眼圈成因可大致歸類為以下八種
1.遺傳:
除了眼皮天生較薄,或者先天皮膚色素較深,由於光線的折射,容易使得靠近眼睛周圍的靜脈血管呈現紫黑色。
2. 過敏性體質
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等患者,因鼻部腫脹導致眼部血液循環不良,使得眼睛周圍呈現暗青色,或因眼睛發癢經常搓揉眼部,造成眼部皮膚暗沉。
3. 疲勞或睡眠不足:
長時間用眼過度或睡不著,導致眼眶周圍靜脈微血管充血與組織水腫,經過長時間反覆充血刺激與血紅素沉積,黑眼圈就會逐漸形成。
4.老化:
皮膚老化、鬆弛而產生的陰影與皺摺,眼周暗沉與眼袋形成 。
5.吸煙與酗酒:
長期吸菸會刺激眼睛造成結膜及眼眶充血現象,香菸燃燒的焦油成分會引起皮膚加速老化與暗沉。酗酒會使血管因長期間充血,導致血色素因血管破裂而沉積。
6.日曬:
長期日曬,因紫外線照射導致皮膚色素沉澱。
7.藥物作用:
服用血管擴張劑同樣會導致血管長時間充血,導致血色素因血管破裂而沉積。
8.外傷:
因外力撞擊眼睛或眼睛周邊造成的黑眼圈。
中醫文獻對黑眼圈的闡述
眼睛,可以說是人類的「靈魂之窗」,以中醫觀點認為從眼睛就可以看見人體的五臟六腑是否健康。
中 醫古書《靈樞•大惑論》有云:「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络,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 為約束。」《審視瑤函》也云:「夫目之有輪,各應乎臟,臟有所病,必現於輪……肝有病則發於風輪,心有病則發於血輪,腎有病則發於水輪,脾有病則發於肉 輪」顯示眼睛周圍的皮膚狀況與中醫所謂的肉輪(脾),亦即現今的消化系統有直接關係。
另外長期的疲勞損傷也會造成黑眼圈
《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提到:「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營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所以中醫對於眼部暗沈著重在調理消化系統與體能的補養,應盡量避免不正常的虛勞損傷。
針灸對黑眼圈的治療
針灸具有幫助身體體氣的調理,以及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治療黑眼圈的常用穴道如:眼睛周圍的穴道攢竹、魚腰、絲竹空、瞳子髎、承泣、睛明穴。
搭配穴位分不同症型造成黑眼圈問題做調理:
氣血虛損:合谷、三陰交。
脾氣虛弱:脾兪、胃兪。
腎精虧損:腎兪、命門。
氣滯血瘀:膈兪、肝兪。
而具體的做法則包括;
艾灸法--利用迴旋灸法灸眼周色素沈著處,施灸至部位略成潮紅為度,避免燒灼到正常的皮膚。
耳穴--眼點、心點、內分泌點、交感點、皮質下點、腎上腺點。
眼部按摩--
1.中指食指取少許潤滑油或面霜,在下眼瞼由內向外方輕推約3-5次,推到眼尾時稍向上提起。
2.眼眶部分,取少許潤滑油或面霜食指中指輕塗在眼框上,由內向外按壓,做3-5次按摩。
眼睛外敷--蛋清有美白肌膚的作用、小黃瓜片含豐富維他命C,可防止皮膚老化暗沈。綠茶含有多酚,能抑制自由基對皮膚的破壞,眼部外敷冰的綠茶包也可以減緩黑眼圈的作用。
提醒您:外敷後不建議直接曬太陽 ,否則紫外線會引起外敷成分變化,而造成反效果。
茶飲調理
滋補茶飲
參斛飲:石柱參 、石斛 、大棗。
參杞茶 :參鬚、枸杞
清熱茶飲
夏枯草茶:夏枯草
決明子茶:決明子
杭菊飲:黃耆、杭菊
針灸具有幫助身體體氣的調理,以及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治療黑眼圈的常用穴道如:攢竹、魚腰、絲竹空、瞳子髎、承泣、睛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