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衛教文章
心跳撲通撲通響 是否得了心臟病
「怎麼辦,最近心臟撲通撲通跳得好大聲,不用聽診器都聽的到,我是怎麼了?」三十多歲的王小姐是個上班族,平日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也重視飲食及作息,最近胸口卻常常不經意的動悸,撲通撲通,不用聽診器就可以感覺自己的心跳聲,她覺得不對竟,跑去醫院仔細做檢查。
透過心電圖檢查,可以幫助判定心悸是否由心臟問題所導致。
醫師跟她說這個症狀稱為「心悸」,而且心悸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徵兆,包括心臟疾病問題、身心疾病問題的前兆,不可輕忽。
心悸的定義:是指個人主觀感受到的心臟跳動感覺,可以是心臟快速撲通跳動或是不規則跳動,或是心臟偶而停止不跳動的感覺。
中醫對心悸的觀點
心悸是指氣血、陰陽虧虛,或邪毒、痰飲、瘀血阻滯心脈,導致心失濡養,心脈不暢,心神不寧,引起心中悸動,驚惕不安,使得不能自主,或脈搏不調的一種病證。
心悸病因病機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提到:「心主身之血脈,其充在血脈」。意思是為脈為血之府,是血液運行的所在處;心臟為推動血液在脈管內運行的動力。若氣血、陰陽虧虛,或邪毒、痰飲、瘀血閉阻心脈,致心失濡養,心脈不暢,則心臟不能發揮正常功能而導致心悸。
心悸的成因
包括心臟問題、心理因素、藥物與身體其他健康狀況所致。
一.心臟問題:心臟造成心悸的問題,多半與心律不整相關,心房心室的不正常收縮,心跳過快、過慢都會引發心悸。非心律不整的心臟因素:心房心室中膈缺損,心肌病變,心瓣膜缺損,先天性心臟病等。
二.心理因素:如焦慮症或恐慌症,這類型有心悸症狀的病人,2/3與壓力、焦慮或恐慌等情緒因素相關。
三.藥物:如交感神經促進劑、麻黃類藥物、抗膽鹼藥物
四.其它非心臟因素:如貧血、發燒、甲狀腺亢進等
發生心悸怎麼辦?透過理學檢查、心電圖以及抽血檢查皆可幫助判別
一.理學檢查:
心音方面:是否心跳規律,心雜音或其他心音。
其他原因 :發燒,脫水,蒼白結膜,甲狀腺腫大等徵候。
二.十二導極心電圖:用來評估心悸是否是心臟因素產生
三.實驗室檢查:抽血評估是否有貧血或甲狀腺亢進等非心臟因素。
中醫治療心悸的方向與原則
心悸是由於臟腑氣血陰陽虧虛、心神失養,治療準則以補充氣血,調理陰陽體氣,以求氣血調暢,陰平陽秘,配合應用養心安神之品,促進臟腑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