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衛教文章
清涼自在 安度炎炎夏日
炎夏考季還真是讓人「烤」昏了!最近新聞不斷報導戶外紫外線已達到危險級,民眾出門務必做好防晒,以免短短二十分鐘的曝晒導致晒傷。那麼在「日頭赤炎炎」的夏季,該如何活出健康呢?今天就從中醫的角度來告訴大家,如何配合夏天的氣候特性,做最好的養生保健方法。
夏季可以多吃涼性蔬果,但體質虛寒的人則不宜寒涼食物。
夏季氣候的特色是濕熱
每 個季節的氣候特性我們稱之為「節氣」,在夏天節氣為「暑」,炎熱是它的特色。在這種炎熱的氣候中,特別容易出現「火氣大」的症狀出現,如果您身體上有了身 體發熱、心煩易怒、面紅赤、喜冷飲、脈洪大有力,口渴喜冷飲、口苦,小便黃赤而量少、便秘等症狀,就要考慮有「火氣」的情形。
在炎熱的氣候下,容易流汗。水分也容易流失,除了電解質不平衡外,高溫的氣溫下,也容易讓人感到昏沉和疲倦,甚至出現氣短乏力的情形;因此,在中醫上就觀察到夏天暑熱的溫度,容易讓人出現「傷津耗氣」的現象發生。
另外,午後容易雷陣雨的夏季天氣,加上颱風的到訪,天氣悶熱且潮濕,在這種潮濕的氣候下,就容易出現身體疲倦乏力、四肢困重、胸悶、嘔噁、大便溏瀉而不爽等症狀,中醫就把這些現象歸納為「濕邪」的病理現象。
綜上所述,「濕熱」是這個季節中的特性,如果「暑邪」嚴重時,則會出現心煩悶亂不寧、甚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中暑現象,而造成生命的危害。
生活起居別忘要「避暑」
夏天是各種生物欣欣向榮生長的季節,古人就把這種自然界的現象稱為「蕃秀」。在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觀念下,晚上不要熬夜,早上應早起,注意防晒,而不要因為怕太陽大而不敢出門。
以 下提出三個簡單、易做的避暑方法:第一,生活環境要保持良好的通風,電風扇和冷氣都是有用的避暑設施。電風扇使用時,注意避免長時間對著人吹和風速過強, 以免受到「風邪」,以讓週邊環境產生對流為佳。冷氣溫度以25~28度為佳,避免過低溫度而受寒,尤其更要節能減碳,比如:冷氣搭配電風扇使用,幫助冷氣 對流,減少耗能;第二,避免過度的進出冷氣房,以免呼吸道的敏感不適。第三,衣著質料要舒適、吸汗以利於散熱,夏季活動注意隨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大太陽 下應做好防晒,避免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在炎熱的氣候下,會讓人更容易心煩氣躁,情緒上要找出自己一套舒解和發洩的方法,建議多做自己有興趣的活動,幫助身體健康,如運動、戶外活動、聽音樂、園藝等。
注重環境衛生保安康
此外,夏天環境「濕熱」,也是傳染疾病的病媒蚊、蒼蠅、蟑螂、老鼠等繁殖和活動最活躍的季節,因此環境的清潔和消毒需特別注意;家中容易積水的容器要隨時清理,避免登革熱的發生。
傳統中國人在端午節時在家門前要掛上菖蒲、艾葉避邪,或者用雄黃、硫黃煙燻,在房子四周灑石灰粉,都是具有消毒環境的效果。研究顯示,若用菖蒲、艾葉、雄黃合劑煙燻2-4小時以上,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均有殺菌作用。
在夏天細菌繁殖快,食物除了避免蒼蠅、蟑螂等病媒接觸汙染外,一般食物要隨時冷藏,並隨時注意是否有腐壞的情形。
飲食避免上火宜清涼
而夏天在食物的選擇上,應以清淡和寒涼食物為宜,但若體質較虛寒的人則不宜寒涼食物。而夏天氣候炎熱,一般人喜歡喝冷飲及冰品,必須適量,過量對體質會造成影響,容易造成胃腸方面的問題,若有過敏、氣喘、以及婦女有痛經的體質,冰涼食品都要避免。
食材避免以油炸、燒烤等烹調方式調理,容易上火的熱性食物如辛辣、龍眼、荔枝、芒果、榴槤、肉類、煙、烈酒以及補品在服用上都要節制。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高油脂的肥肉、油炸物,高蛋白的蝦、蟹、肉,以及糯米製品(如粽子)等也要小心,不宜過量。
夏天一般人胃口較差,因此常以辛辣(辣椒、蔥、薑、蒜、胡椒等)來開胃,但仍要注意不能過量,否則容易上火,而造成嘴巴破、口乾、口苦、口臭、煩躁、胃痛、便秘等後遺症出現。
刮痧助神清氣爽
在 夏天時,常會有「傷暑」和「中暑」的情形發生。「傷暑」是傷於暑邪的意思,亦即若是夏天氣候問題所造成人體的不適,中醫上稱為「傷暑」;而「中暑」則較嚴 重,會有高燒、意識不清,甚至會有昏迷不醒的情形發生,若嚴重時會造成腎臟損傷,甚至導致死亡。因此一般民眾認為的「中暑」,其實只是「傷暑」而已,在民 間很多人常尋求「刮痧」療法,希望把熱毒排出。
「痧」在中醫上是一種毒癘之氣,在臨床上可分內外兩種表現,如果發於外者,皮 膚上可看到如栗米狀、中含清水,皮膚摸起來有阻礙的感覺,俗稱「痧子」;如果「痧」鬱於內者,好發於夏秋,臨床上可出現身體寒熱、頭胸腹或脹或痛、或神昏 咽痛、或上吐下瀉、或腰如帶束等症狀。一般中醫在處理「痧」證上,邪在氣分者,刮之;邪在血分者,刺之。
刮痧可使用刮痧板處理,以前是用銅錢或銀元沾上麻油,或用湯匙沾酒、水或油脂,或用老薑在人體皮膚表面刮拭,使皮膚出現紅色瘀血的現象,而達到舒解症狀的效果。
刮痧療法時施力不用太大,以被刮者感覺舒適為原則,不一定要刮到紅疹或瘀斑出現,否則容易讓肌肉、血管受傷。一般刮的地方是以肩膀兩旁和背部膀胱經的地方較多,然而可根據中醫經絡學說的理論基礎,依照不同病情,在相關經絡進行刮痧治療。
若大家能夠做好避暑功課,將能度過一個美好舒適,充滿陽光的夏日。
夏季戶外運動容易汗流浹背,除了注意防晒也必須適量補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