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中醫飲食原則

中醫稱糖尿病為「消渴症」,並根據症狀的主次,把本症分為上消、中消、下消三類。即渴而多飲為上消(肺燥);消榖善飢為中消(胃熱);口渴,小便如亭者為下消(腎虛)。

西醫對糖尿病最主要的初步觀察症狀,為「喝多、吃多、尿多」也就是所謂的三多。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飲食控制是治療計畫中最重要的一環。飲食控制加上藥物治療,可以利於維持適當的血糖值。

輕微的糖尿病人者甚至於不需要藥物,只要施以適當的飲食調整,再配合運動就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

 

糖尿病飲食原則
定時定量、少量多餐、少油少鹽少糖、新鮮不加工,是糖尿病飲食的基本守則,建議與營養師配合,共同制定個人飲食計畫。
澱粉類主食應按照飲食計畫控制,雖然不必嚴格限制,但是並不適宜吃多,五榖飯比白飯好,乾飯比稀飯、湯麵、米線糊好,地瓜、馬鈴薯、玉米等可以依份量代替米飯類,增加食物變化。
攝取充足的膳食纖維有利血糖控制,且增加飽足感,未加工的豆類、五榖、蔬菜、水果等,都含有豐富膳食纖維。
精緻食物、甜點、蜜餞、蛋糕、奶茶、糖果、餅乾等含有過多的糖分,需要嚴格控制攝取量。
芶芡、糊化、濃湯類的食物容易吸收,會造成血糖快速升高,請避免食用。
糖尿病患因為新陳代謝不正常,經常血脂肪也不易控制,煎、炸、油酥、豬皮、雞皮、魚皮、肥肉蹄膀、椰子油、奶油、牛油等應盡量避免,飲用湯品時,可以先將湯冷卻之後將浮油撈掉。油類可使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如橄欖油、苦茶油、優質葵花油等。
烹調方式也建議使用燉、水煮、蒸、烤、涼拌、燜的方法。食物宜低鹽,但也不必吃到清淡無味,適量使用果醋、香草、蕃茄、昆布、香菇等天然食材的鮮美味道取代鹽巴是不錯的選擇。
避免飲酒,尤其是三酸甘油脂過高、血糖不穩定的病人。
忌辛辣之品。中醫學認為,糖尿病發病的關鍵是陰虛燥熱。辛辣食物(如辣椒、大蒜等)可助火傷陰,加重病情。
可以適當吃些低糖分水果、如檸檬、芭樂、番茄、蓮霧、葡萄等,但避免喝果汁及吃水果罐頭,應吃新鮮未加工之天然水果。
水份方面可以不用刻意限制,血糖控制得好,三多症狀自然會減輕。

中醫藥膳食療
銀耳竹笙湯
材料:淮山3兩、茯苓1兩、北黃耆2兩、銀耳及竹笙適量。

作法:淮山、茯苓、北黃耆用五碗水小火熬至兩碗水,後加入銀耳與竹笙,放入電鍋燉熟。

番石榴茶
用料:番石榴乾3錢。

作法:番石榴乾放入壺內,先用沸開水沖洗一遍,再沖入開水,焗7分鐘左右即可供飲,可沖泡多次。

 

Related Articles

傷科推拿簡介

針刀療法介紹

關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