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如廁訓練

對許多家長來說,都知道孩子應該要學習戒尿布,但卻不一定知道如廁訓練的方法,甚至會覺得孩子必須要會自己說話表達,才能夠開始進行如廁訓練,事實上,並不是一定如此,如廁訓練的進行有些基本要領,在此做簡單的整理。

一、找尋孩子準備好進行如廁訓練的跡象

通常在孩子18個月大到3歲間可開始進行訓練,如廁訓練必須整個家庭有共識且願意一起合作才容易成功。若發現孩子有下列跡象,可能是可以開始進行如廁訓練的時機點:對浴室或廁所感興趣,包含:想要去廁所看看、玩假裝上廁所的遊戲、觸摸衛生紙、對馬桶沖水感興趣;開始有控制大小便的動作,且對於尿布髒了會感到不舒服/不愉快;當必須換尿布或內褲時會跟大人說。

二、建立規律的如廁時間

如廁訓練的重點在於:教孩子辨識身體給他的重要信號並且能夠自己去上廁所。下列時間家人們可鼓勵孩子如廁:起床後、午睡前/後、進行一個新遊戲前/後、用餐前、上床睡覺前、出門前。在所建立的規律時間點帶孩子去如廁,如果孩子有想要上廁所的跡象,例如:抓衣服或搖擺身體,家人可詢問是否有想要上廁所。

三、提升如廁技巧的獨立性

確定孩子穿的衣物容易穿脫,通常是有彈性的衣物,如果孩子有困難拉上衣物,可幫孩子在衣物上加上一個拉環,使他容易穿脫。

四、提供一個舒適且受歡迎的環境

廁所對孩子來說可能是個可怕的地方,有許多氣味、感覺與噪音。可以透過下列方法創造一個舒適受歡迎的環境:衛生紙放在容易拿取的地方、有堅固的凳子幫助孩子上下馬桶、跟孩子討論廁所負責哪些工作以降低孩子的恐懼、放置色彩鮮豔的毛巾以及味道好聞的肥皂(增加孩子洗手的樂趣)、用些方法使廁所空氣清新好聞、調整馬桶座使孩子感到安全,例如:使用便盆椅、放置小朋友馬桶坐墊、放置腳踏板。

 

五、提供方法幫助家庭學習正確的規律

學習如廁是需要花時間的,重要的是不要給孩子壓力。孩子可能需要坐一下子才會成功如廁,有些方法可能可有效幫助放鬆:吹哨子噓尿尿、唱一兩首歌、看一本書。若孩子不記得如廁的所有步驟,一系列步驟圖表貼在廁所中可能有幫助。記住!如廁有許多步驟,孩子需要練習,不同的廁所對孩子來說都是新的學習與適應。 

六、幫助孩子學習適當的衛生習慣

有些孩子在如廁後需要協助,需要被教導用多少衛生紙,並且用視覺確認已經擦拭乾淨。洗手是很重要的,孩子必須能夠踩著堅固的凳子在洗手台洗手,肥皂與毛巾也必須放在容易拿取的地方,為了避免孩子燙傷,須標示水龍頭顏色以分辨是冷水還是熱水。

七、鼓勵正向行為

學習如廁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一些意外, 孩子可能會對事物太感興趣而忘了要去廁所,不應該因此而處罰孩子(建議:平靜的清理意外) ,相反地,當孩子成功時給予讚美。外出時可多帶一套衣服,以免孩子不小心尿濕而感到不好意思或不舒服。睡覺時可在床上鋪防水墊以免尿濕後清理上的麻煩,睡前讓孩子減少水份的攝取。若真的發生意外,可讓孩子學習協助清理,這會使他們學習避免未來的意外事故再次發生。

參考資料:

https://www.aota.org/-/media/Corporate/Files/AboutOT/consumers/Youth/Establishing-Toileting-Routines-for-Children-Tip-Sheet.pdf

Related Articles

關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