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

所謂的血脂肪,就是口語俗稱的「血油」。雖然是現代醫學名詞,但從中醫角度來看,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指標。而高血脂症是由於血中脂肪物質—包括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及血脂蛋白等等,在血中濃度過高所產生的疾病,同時也是造成動脈粥狀硬化及心臟病發生的一個重要危險因子。

雖然在中醫學中無此病名,但其症狀散見於「眩暈、中風、腦庳」範疇。針對血脂肪偏高可能產生的症狀,以中醫理論指導下進行治療或調養,更是預防醫學中不可或缺的工作之一。

血脂肪太高會怎樣?
造成高血脂的原因大多來自有家族史、糖尿病、過度油膩的飲食與缺乏運動情形,部分與藥物的副作用有關,不過大部分高血脂症患者,或是平時血脂肪偏高的大德,都沒有特別典型的症狀,常常也因此延誤了治療的時機。少數「遺傳性高血脂症」的患者,皮膚會出現黃斑瘤或脂肪瘤,影響外觀。但倘若血脂肪過高,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與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粥狀硬化、腦中風等疾病均有高度相關,可說是現代人的隱形殺手!

誰容易血脂肪過高?
表面看起來胖的人容易血脂高,所以很多偏瘦的人在檢查後對血脂肪過高的結果感到疑或。其實從中醫角度,有六種體質的人最易發生血脂防過高—氣虛、痰濕、陰虛、陽虛、濕熱、氣鬱等等。平時除了注意自己的體質之外,了解自己,根據不同體質調養也是相當重要的,如果不了解自己的體質,或是有不適症狀出現的話,應該儘速到醫院就醫診治。

控制血脂肪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要維持正常血脂肪的重點有三:

維持理想體重:普偏採用身體質量指數(BMI)來評估是否肥胖或過重。BMI值=體重(公斤)÷身高(公尺)的平方。台灣目前訂18.5-24為理想體重,BMI24-27為過重,BMI>27則屬於肥胖。
飲食控制(低糖、低脂肪):
維持正常血脂肪及膽固醇飲食原則有:

(1)每天必須均衡攝食六大類食物,包括:奶類、五殼根莖類、蔬菜、水果、魚肉、豆類及油脂類等。同時也避免肉

類、動物內臟、或是燒烤油炸等烹調方式。

(2)常選用富纖維質的食物,如各種綠葉蔬菜、糙米、胚芽米、全麥麵包、未加工的豆類等等。

(3)少喝酒,如應酬飲酒應以少量為宜。

(4)避免加糖的食品及飲料,如各種甜食、糕餅點心、蜂蜜、汽水、可樂、果汁、冰淇淋、巧克力等。

適當調整生活型態:如戒煙、適量運動以及壓力調適,避免情緒緊張。

中醫角度而言,如何減少消除造成氣虛、痰濕、痰瘀等情形的原因是首要之務,老人及久病者氣虛陽虧,血滯脈澀,津液不暢以致痰緊瘀生;肥人及嗜食肥甘者,脾胃易積生痰停痰。中醫調養治療上便從補氣、行氣、清熱利濕、化痰逐飲等方向治療。

飲食上則應多選用具有健脾益氣作用的食物,如小麥、黃豆、豆漿、山藥、豬心、牛奶、蜂蜜、魚頭、大棗、蓮子、小米、粳米等等,不可食用過於黏膩或難以消化的食物。

藥膳食療
桑椹燕麥粥:
將桑椹1湯匙、黃耆1錢加熱水浸泡約10分鐘,過濾取汁後加入燕麥3湯匙煮成稠粥,最後酌加蜂蜜或果糖調味食用即可。氣虛者可以加重黃耆為2錢,並改用紅糖調味。

首烏決明茶:
決明子-兩用棉布袋包好,與荷葉1錢、何首烏2錢、吉林參2錢,一同用500cc熱水沖泡10-20分鐘後,成為一天份服用。

適合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的人服用。

山楂洛神茶:
山楂與洛神花各2錢,牡丹皮5錢,馬鞭草2錢,甜菊葉1錢,鐵觀音或烏龍茶適量,將全部藥材和茶葉用棉布袋裝好,用500cc熱水沖泡10-20分鐘後,當開水飲用,可依個人喜好酌加蜂蜜,也可續沖一至兩次。可降低血脂肪與膽固醇,適用於非水腫型的肥胖者。

穴位保健
平時可多按摩以下穴道:

水分穴:肚臍正中直上一寸(約大姆指一橫指)的腹部穴道,有通利水道、改善水腫現象的功效。主治腹脹水腫、腎炎、減肥等。
天樞穴:位於肚臍兩側,距離肚臍約三指幅寬度,可疏調大腸、小腸,理氣消滯。主治胃炎、腸炎、便秘胃腸脹氣、腹瀉、生理痛等。

Related Articles

傷科推拿簡介

針刀療法介紹

關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