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喘照護專區

Taichung Tzu Chi Hospital, 

一、什麼是氣喘

氣喘是一種支氣管慢性發炎的疾病,這種發炎反應就和皮膚表面的傷口發炎一樣,會有腫脹、泛紅和黏液分泌的現象,而氣喘病人的氣管,就是長期處於這種發炎的狀態。

氣喘就跟高血壓、糖尿病一樣,都是慢性疾病,需要遵從醫師擬定的治療計畫,規律使用抗發炎藥品、移除過敏原,並定期監測自我氣喘評估,才能獲得良好控制。

二、氣喘的症狀

氣喘症狀跟感冒很像,常表現為反覆的咳嗽,嚴重時會感覺胸悶、呼吸時有咻咻的喘鳴聲、呼吸困難,甚至吸不到空氣的感覺。這些症狀可能在清晨或夜間特別明顯。

一、氣喘照護鐵三角

藥物治療、避免誘發因子、居家監測日誌

氣喘需長期連續性的照護,僅靠藥物控制是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需同時避免環境誘發因子,以及定期監測自己的氣喘狀況(進行自我評估及尖峰呼氣流速值)。絕對不可輕忽鐵三角的任何一塊。

 

二、氣喘藥物治療

吸入型類固醇是氣喘藥物治療的核心,能直接作用於肺部,達到最佳療效,可有效控制疾病,避免病情惡化。

一、認識氣喘的誘發因子

有許多因素會誘發氣喘的症狀,常見因子如下:

二、預防氣喘發作可以這麼做

當患有氣喘時,呼吸道吸入某些過敏原時便會產生過敏感反應。所以氣喘的治療不只靠藥物,如果能減少過敏原接觸便能減少症狀被誘發的機會,二者相輔相成才能完全控制氣喘。

氣喘病人可藉由氣喘控制測驗(ACT)及尖峰呼氣流速器的數據(PEFR)了解自我疾病控制情形。

一、氣喘控制測驗(ACT)

以下的測驗可幫助有氣喘的人 (12 歲以上 ) 評估氣喘的控制程度。請在每個題目,選擇出適當的分數,總共有五個問題。

二、氣喘控制測驗結果分析

氣喘控制測驗(ACT)五題分數加總後其代表的意義如下:

三、尖峰呼氣流速器(PEF)

許多病人很困擾是否有咳嗽就是氣喘發作了,也不知如何分辨到底是感冒的咳嗽或是氣喘的咳嗽。

對於成人及五歲以上的幼童患有氣喘,我們建議可使用尖峰呼氣流速器來監測平時的症狀就可以了解氣喘有無發作,也可了解長期控制下的肺功能狀態。這是一項簡單又快速的監測方式。

四、尖峰呼氣流速數據判讀

除了正確的測量外,能自行解讀尖峰呼氣流速數據更是重要,並將數據紀錄,回診時與醫師討論監測結果。

一、急性氣喘發作前兆

  • 開始有喘、悶、咳或呼吸短促等症狀。
  • 運動後也出現上述症狀。
  • 半夜會因喘、悶、咳等症狀而影響睡眠。
  • 支氣管擴張劑使用頻率增加,且效果比平日差。

二、急性氣喘發作處理

每20分鐘使用急救藥物(支氣管擴張劑) 2-4噴,連續三個循環,呼吸困難之症狀未改善,請至急診求治。

透過調整飲食可以減少發炎、降低氧化壓力及調節免疫反應,以改善氣喘相關症狀。

一、均衡飲食

以新鮮天然的植物性食物為優先,如全榖雜糧類、蔬菜、水果、豆類等,其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及抗氧化物、增加抗發炎物質,有助於減少氣喘發生率、症狀及減少氣喘藥物使用。

二、多元攝取蔬菜水果

  • 建議蔬菜至少 3~5 份 / 天、水果至少 2 份 / 天,選擇不同種類及顏色富含抗氧化物及植化素,如維生素 E、維生素 C、硒、β-胡蘿蔔素、類黃酮等,有助於降低氧化壓力傷害及發炎反應,可能減少氣喘症狀。
  • 蔬果富含膳食纖維,且提供腸道微生物利用,進而調節身體的發炎、免疫及代謝。

三、足夠蛋白質攝取

成年人建議量約每公斤體重 1.1 公克 / 天,並以植物性蛋白質優先,減少動物性蛋白質及飽和脂肪攝取。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如黃豆、黑豆、毛豆、 豆乾、豆腐等。蛋白質攝取量應視肝腎功能進行調整。

四、留意油脂選擇

  • 增加攝取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其中以增加 n-3 脂肪酸攝取替代 n-6 脂肪酸,可以調節促發炎反應的代謝路徑。
  • 減少飽和脂肪攝取 ( 建議每日攝取 <7% 總熱量 ),飽和脂肪與肺部發炎指標增加相關,可能增加氣喘嚴重性。

五、維持理想體重

建議以體重介於 BMI 18.5~23.9 kg/ m2 為目標;過重或肥胖的氣喘病人建議減重,減重可獲得肺功能改善以及增進氣喘控制的好處。鼓勵穩定之氣喘病人建立規律的體能活動,運動前暖身 10-15 分鐘。

六、適當鹽份攝取

若為運動誘發型氣喘之病人嚴格控制鹽份攝取,可能有助於改善肺功能,應避免加工、罐頭、醃製等高鹽食品。

戒菸 ! 戒電子煙,同時遠離二手及三手菸害,

越早戒菸,越能避免肺功能的大幅下降下降。

戒菸的方法

Image

尼古丁替代治療(NRT):尼古丁替代治療( 尼古丁口香糖、吸入劑、皮膚貼片、舌下錠或口服含錠劑) 能增加戒菸成功率。

Image

藥物治療:Varenicline、Bupropion 和Nortriptyline 可增加戒菸率成功,但不應該單獨使用,應合併衛教治療。

戒菸專線

疫苗注射

氣喘病人較一般人易感染流感,因此醫師建議患有氣喘的病人應:

  • 每年秋末冬初時施打流感疫苗,預防流感的感染。
  • 定期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預防感染肺炎。
  • 配合政府施打 COVID-19 疫苗,可減少感染並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肺炎鏈球菌疫苗

13價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PCV13)
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

什麼是肺部復原運動 ?

主要是利用各種不同的呼吸運動訓練、呼吸訓練、姿位引流及肺部擴張治療等,來改善病人的咳嗽多痰及呼吸困難的症狀,以增進病人的生活品質。

肺部復原運動怎麼做 ?

一個有效的肺部復原訓練至少要維持 6 週;分為「肺部呼吸訓練」和「肺部運動訓練」兩大部分,肺部復原的強度和內容應根據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Image

肺部呼吸訓練

(1) 噘嘴式呼吸

  • 步驟一:吸氣時用鼻子吸氣,在內心默念「吸 - 吸」,並配合節奏用鼻子做深吸氣。(或是吸氣時使用鼻子吸氣,心裡默念1,2)。
  • 步驟二:嘴巴吐氣,噘起嘴唇像是要吹熄蠟燭一樣,默念「吐- 吐- 吐- 吐」, 並照著節奏吐氣。(或是吐氣時噘起嘴巴,由口腔緩慢將空氣吐出,心裡默念1,2,3,4)。

(2) 腹式呼吸

  • 步驟一:吐氣階段:開始時緩慢吐氣,用收縮腹部的方法把氣體趕出腹腔,直到氣體吐盡為止,過程約5秒鐘。
  • 步驟二:屏息階段:吐氣完畢後停止呼吸,保持大約2~3秒鐘。
  • 步驟三:吸氣階段:放鬆肋骨,讓氣體緩慢充滿胸腔,最大限度地擴張胸腔,持續吸氣,放鬆腹部,使腹部漸漸鼓起,吸氣耗時約5秒鐘。

肺部運動訓練

** 練習頻率:每週三到五天,每次 30 分鐘。

(1) 下肢運動

透過下肢的運動,提高整體的肌肉與心臟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身體活動的呼吸急促感。

(2) 上肢運動

透過上肢的運動,改善周邊肌肉的力量,結合大肌肉群動作的肺部運動訓練,可以減緩病人日常生活的氣喘不適情形。

問題一:沒有喘就不是氣喘 ?

回答:由於氣喘發生的臨床症狀包含慢性咳嗽且往往合併有痰音,因此即使不覺得喘,但咳嗽斷續二 ~ 三星期以上未見改善時,需考慮氣喘的可能,應進一步接受臨床專業醫師評估,儘早控制。


問題二: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會讓我有月亮臉 ?

回答:吸入型類固醇直接作用於肺部呼吸道,沒有經過消化道吸收和血液循環,所以幾乎沒有副作用。除此之外,吸入性類固醇在劑量上遠比口服型低很多,不用擔心會有全身性副作用的問題。吸入型類固醇是治療氣喘重要藥物,應聽從醫師的指示安心用藥,不要害怕副作用而擅自停藥,反受其害 !


問題三:我覺得好多了,可以不要再用藥嗎 ?

回答:氣喘為一慢性疾病,如同糖尿病和高血壓一樣,需要長期的治療才能獲得良好的控制。沒有症狀不代表可以立刻停藥,應依據醫師開立的藥物規律使用一段時間後,每隔二至三個月回診評估。若氣喘得到良好的控制,醫師便會逐步減少其控制型藥物的劑量,以最低的藥物劑量來有效控制氣喘。


問題四:氣喘有辦法根治嗎 ?

回答:以目前的醫學能力無法根治氣喘,治療氣喘的目的並不是在「斷根」,而是要與氣喘「和平共存」,在良好的治療與控制下,病人可以過著不受束縛的生活。


問題五:氣喘患者不可運動 ?

回答:氣喘若控制得當便不會因運動而誘發,但若活動激烈或太興奮仍會些許咳嗽,便表示氣喘沒有完全的控制好。運動前做 10~15 分鐘暖身運動也比較不會誘發,所以只要注意小細節一樣可以快樂運動。

關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