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慈濟醫院聽語暨人工耳蝸中心-特色醫療
人工電子耳
點擊數: 1476
人工電子耳將聲音轉換為電子訊號後直接刺激神經-人工電子耳
產生聽覺牽涉到組織結構及訊息的能量轉換,當聽覺路徑部分缺損就可能造成聽力損失。
人工電子耳即是取代外耳中耳和部分內耳,直接刺激聽覺神經。如果您有雙耳重度或極重度以上的聽力損失,且配戴助聽器也無法改善,人工電子耳可能是您的選項之一。
電子耳分為語言處理器,外部線圈,接收器和電極,後兩項需耳科醫師經由手術植入。術前必須完成理學、聽力學和影像學檢查,評估是否適合植入電子耳。
- 處理器:將聲學訊號轉換為特定電子訊號,處理器中的參數需經由聽力師調整。
- 外部線圈與接收器:將訊號從體外傳至體內接收。並利用磁力將頭皮內外兩側的接收器及線圈固定。
- 電極:電子訊號經由不同的接觸點刺激不同部位的神經,進而產生聽覺。
什麼人適合?
成人:
- 雙耳重度至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聽損
- 使用助聽器效果極差
- 無手術禁忌
- 病人期望合理
兒童:
- 雙耳重度至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聽損
- 年齡大於等於12~18個月
- 使用助聽器效果極差(需參與聽能復健)
- 無手術禁忌症
- 植入後能持續接受語言及聽能復健
- 家長有強烈需求
人工電子耳手術情形
本院採用微創手術植入人工電子耳,手術平均約1.5小時,而具體時間取決個案生理結構。術中鑽磨頭骨時會接觸神經,需以神經監測器監測神經位置,避免破壞神經。術後病人一般住院3~5天。
微創手術和微創植入
傳統手術的傷口約10公分以上,微創手術則縮小到2.5公分左右,減少了傷口恢復的時間,從前電子耳從手術結束到開頻需1個月,微創手術大幅縮減至一至兩天內,減少術後因傷口造成的不適。以下為微創電極植入要素:
- 植入時要避免血或骨塵帶入
- 放的速度要慢
- 使用低轉速磨圓窗四周骨頭
- 開洞要小 (約0.4mm)
- 一次就要成功
圓窗微創植入重要性
- 一輩子可能需要不只一個人工電子耳
- 必須盡可能完整耳蝸細微構造
- 可保留殘餘聽力,接受適度的助聽器選配
- 有更多的高頻刺激